2014年9月10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任命罗兰•克鲁格(Roland Krüger)为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全球总裁,兼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他是接替前任约翰·德·尼琛上任的,后者在掌舵英菲尼迪于今年7月宣布辞职,转到另一家豪车品牌任职。
此前,罗兰•克鲁格担任宝马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德国市场,并在豪华汽车领域建树颇丰。据日产消息,他将常驻在英菲尼迪香港总部,并直接向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汇报工作。
克鲁格出生于1965年9月30日,德国籍。他于1992年获得了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学位,并于1998年获得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MBA学位,并在同年加入宝马,担任战略产品规划经理一职。2008年,他被任命为宝马集团日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作为日产旗下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不错成绩,尤其是在北美市场。不过,在最大的车市——中国大陆,英菲尼迪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
作为一个后入者,英菲尼迪有幸搭上中国豪车市场井喷的快车道。从2007年的1500辆增长到2011年的1.9万辆,速度不可谓不快。然而2012年却意外遭遇重大滑坡,只完成目标销量3万的一半。
在国内的豪车市场,公认的一线就是德系三强,其次,才是英菲尼迪、雷克萨斯、沃尔沃等。由于种种原因,德系车在国内一直处于“高大上”的地位,不仅体现在普通家轿上,在豪华品牌的比拼中,则更加明显。长期以来,ABB(奥迪奔驰宝马)的对抗一直是主流,其余的竞争者往往只能被迫陪太子读书。为何在北美市场上风光无限的英菲尼迪、凯迪拉克等在国内就显得如此疲态呢,品牌劣势应该是很好的解释。
当然,随着各品牌不断加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这一固有观念正在瓦解。英菲尼迪2012年将总部搬至香港,成为唯一一个将全球总部设在中国的高档汽车品牌,显示其打造一个国际豪华品牌的信心和意志。在前任尼琛的带领下,英菲尼迪快速地走出了12年的颓势,在13年下半年就踏上了快速增长的道路,今年上半年,英菲尼迪在中国销量接近1.4万辆,同比增长130%,高居豪华品牌榜首。
这种大步前进,与其高调的品牌建设之路是分不开的。2013年4月,戴雷博士(Dr. Daniel Kirchert)从宝马离职加入英菲尼迪任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此后,英菲尼迪在中国基本复制了宝马的市场营销模式,在年初提出“敢爱”行动,随后赞助了《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后,品牌认知度大幅提升。“英菲尼迪上半年销量增长迅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这不仅得益于英菲尼迪品牌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是本土化战略不断推进的成果,这也为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的全面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戴雷表示。
事实上,如果豪华车市场长期都是德系ABB之间的游戏,的确异常乏味。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选择也是喜闻乐见的事。随着以英菲尼迪为代表的二线豪华品牌不断发力,相信在这一细分市场上,谁都不能走得悠然自得。
宝马出身的克鲁格在日产汽车高层看来是很好的接替者,“克鲁格在豪华汽车领域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工作业绩,”戈恩表示。“他将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加速英菲尼迪在全球豪华汽车市场的拓展。”(一猫汽车网 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