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想必,很多人会大跌眼镜,切,广州有什么好玩?
即便它有一个美名——“花城”,也很难将它和旅游城市划上等号。
广州却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城市。就像有人爱说,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于我,爱广州,也如此。
一年中总有那么几次,想偷个小懒,又不知道去哪里时,我就会奔广州。混迹在西关、沙面、站西,逛一千遍也不厌倦。
每次去广州,难逃一个“吃”字。
粤式早茶、煲汤、海鲜,都是我的心水之食。不过,美食这回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正餐内容,就不多说,如果你感兴趣,尝粤菜,到炳胜、雅苑、广州酒家这几间稳打稳扎的餐厅,总不会出大差错。想一网打尽广州传统小吃,西关不容错过。上下九、宝华路、文明路,这些街道藏着太多惊喜。当然,这种惊喜,也许只是外来游客独有的惊喜,本地人会不屑一顾,就像有时看到旅游攻略推荐武汉美食街户部巷、吉庆街,我一眼就知道那是外地人写给外地游客看的,本地吃货谁会专程跑到这些地方进餐呢?
到了广州,切换成游客身份。我的假日第一站,通常从上九路“银记肠粉店”开始。每次必点他家招牌:鲜虾肠和牛肉肠。肠粉端上来,拉肠皮晶莹剔透,软糯十足,鲜虾、牛肉馅鲜嫩肥美,一天的好心情由此开启。
再沿下九路往前走。经过第十甫路,就到传说中广州最地道的萝卜牛杂店“林林牛杂屋”。排长队,买一碗,随街头那些小女生用竹签串着,吃走边吃,恍若回到学生时代。
接下来,路过“荔湾名食家”,三大老字号:南信甜品、伍湛记粥店、欧成记面馆,桌桌爆满,点份双皮奶,艇仔粥,当作早午餐,再奔赴十五甫三巷“陈添记鱼皮”店,尝尝祖传秘制的爽鱼皮。
若不担心胃会爆掉,打的到文明路“百花甜品”。感受一下广式糖水,凤凰奶糊、冰糖雪耳、木瓜鲜奶……menu上诱人字眼太多。我最爱绿豆海带糖水。舀一勺,绵绵的绿豆裹着清凉的海带丝,一股温润之气穿肠过肚,甚觉神清气爽。
吃饱喝足,将注意力转到西关的古老骑楼,从散发着历史韵味的老宅子,遥想一下西关小姐的情怀。
走到西关民居聚集区——逢源北街,车不多,人也不多。穿进去走几步,“荔湾博物馆”藏于其间。
这里有典型的西关大屋和带着殖民建筑风格的旧资本家府邸,光滑的青石板路,采光通风效果极佳的天井,阳光从屋前高大的榕树枝叶缝隙里斜射下来,打在脸上、头发上,想起某年《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说:“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与之前一路走来的喧杂繁华、盛世烟火相比,逢源北街、龙津西路,还有珠江边布满欧洲老宅的沙面,仿佛另一个世界。
它们并不为游客熟知,常年绿树成荫,低调优雅地偏安一隅。我喜欢这样的广州角落,宁静、悠闲、精致,每逛一遍,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柔情。
还有,广州站西,它是我每到广州的必逛之地,最中意的秘密扫货基地。
大约是2005年吧,看到某杂志做过一期选题“上海、北京、广州,外贸大卖场秘密地图”,很贴心地罗列了杭州四季青、北京动物园、广州站西等地的淘衣攻略。“看到这一期杂志,包你从此以后买到又平又靓又正宗的外贸衫。”写得这煽情,一点不心动的,十有八九不是年轻女人(富家女除外)。
我?是主张心动不如行动的一派。专程抽时间考察了书里介绍过的店铺。就此,结束在武汉逛街的生涯。
这么些年逛下来,最爱站西,彻底粉碎了我对“便宜没好货”的偏见。
每逛一次,战果都是惊人。也不是件件都好,有相当一部分质地实在不敢恭维。但是耐心淘,总可以找到性价比超好的小东西。
也有换季的周末,专程去淘宝,一次买完一个季度的,然后,打包寄回。
如今,年岁增长,购物欲逐年下降。再去广州,我就在方所看一下午书,到二沙岛听一场小众音乐会。
BTW:从后台数据知道,这个微信公众号广东地区读者占比很多,欢迎广州的热心朋友写邮件跟我分享,你们私人珍藏的吃喝玩乐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