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用车 > 正文

路怒症是病 有病就得治

一猫汽车网 2015-05-08 00:12:54

       虽然polo哥一打成名,成都妹纸也为自己的“霸道”遭受舆论的谴责,但究其根本,就是一个寻衅滋事,一个危险驾驶,他们其实都得了同一种病,叫路怒症。请允许猫哥语重心长说一句......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攻击性驾驶”下的定义是:一种危害或倾向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其具体表现为超速驾驶、追尾、从右侧超车、闯红灯、大声鸣笛、使用污辱性手势、辱骂其他人,暴力行为是其终极表现。

       其实,“马路愤怒”和“攻击性驾驶”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了美国媒体上的常见词汇,美国心理学家拉森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从马路愤怒到马路智慧》的书。

       那么,到底产生这些幼稚心态导致“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攻击性驾驶的研究专家,詹姆斯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话题了,他最初把自己开车时的言行记录下来,发现自己的确在开车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非常有攻击性的人。他调查了无数司机,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持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自己是好司机,自己根本没问题,一切都是其他人的错。并且,这种思维是在第一时间产生的自动思维,就好像是,开车时一个人的自我反省能力丢失了。


       詹姆斯认为,这种外在归因是导致不友善行为的直接原因。既然根本不是自己的错,那么咒骂、没有耐心、暴力幻想,甚至暴力行为都是理所应当的了。

       德芬巴彻还认为,攻击性驾驶之所以很常见,一个关键原因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这种期望无疑是开车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压力,让他超速、抢红灯、任意变换车道、乱超车……而其目的,可能只是为了给自己节省两分钟时间。这就像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在打电子游戏时,非得要创一项个人纪录,为了只比以前的纪录多一分,他会日复一日地坐在电脑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美国学者艾利森做过一个现场实验,在公开或匿名的情况下,驾驶员在绿灯亮时被前方不起动的车辆阻塞。结果显示,匿名情况下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远远高于公开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无证的“黑车”、不受监管的车更容易出事,就是因为这样一个道理。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姓名不仅是一个受社会系统监管的对象,也是受内心中的规则监管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姓名不会被人知道,他的冲动行为就会明显增加。对于一个开车人而言,这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一个成熟的车辆登记和监管系统对于降低马路暴力至关重要。


       以上这些传统研究都给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但它们很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和不开车的时候,在脾气上有那么大差异。

       人车合一是什么感觉?我们想象一下初恋,美国女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在她的《不要控制我》一书中说,初恋令人迷醉,这种迷醉是发自自恋的,每个人的初恋都是将自己头脑中早就勾画了 “梦中情人”形象硬生生地套在恋人的头上,尽管我们无比迷醉,而且似乎异乎寻常地在乎恋人,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在乎恋人的真实存在,我们只是沉迷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个梦中情人。


      而现实是,恋人尽管再像我们的梦中情人,她也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不受我们所左右的人,一个经常会挑战我们的自恋幻觉的人。


      回到车上,当你以为那个你臆想中能够彻底听命于你,让你控制,让你指挥,随时陪你200km/h狂飙1000公里的梦中情人,居然遇上了堵车!居然有另外一辆车、或者一个人堵住了你狂飙的前路!愤怒当即而来。


       而当下的思维必然是:我的梦中情人当然没有问题,全是别人搞的鬼!这种愤怒,以及这种愤怒后的向外寻找原因,是令一个开车人产生攻击倾向的潜意识心理动因。


      美国汽车协会的一份研究发现,攻击者经常被一些非常小的、自然产生的或者是非常中立的行为所激怒,例如,受害司机没有按照攻击者所设想的速度减速;受害司机在攻击者认为不应该拐弯的地方拐了弯;受害司机把车子停在了攻击者认为不应该停放的地方等等。


       美国女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认为,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虚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按照我们所设想的运行,自己的意志不会受到挑战,一切完美无缺。当处于汽车这种密闭空间当中,同时汽车又完全听命于我们,这样我们就会产生幻觉,觉得世界真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世界真的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运转的。


       而不幸的是,任何一个小小的意外,哪怕那只是一个正常的、细微的小动作,都会打破我们的这个幻觉,而那个意外的制造者,理所当然会被我们愤恨。并且,既然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那当然我们自己没有责任了,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误。


       所以,因为这种心理,一个平时就算再喜欢反省的人,也会在开车时变得喜欢从别人身上找责任,因为车是如此好控制,我们很难不陷进去。



文章参考《解读疯狂》,武志红著,武志红博客:blog.sina.com.cn/wuzii


评论(0)
上一篇 56物流节,新长安睿行M60向所有物流人致敬!
下一篇 厚植绿色发展 天鹅蓄电池深铺绿色生活

路怒症是病 有病就得治

一猫汽车网 2015-05-08 00:12:54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