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了老用户一个月的易到用车“对不起,不玩了”标语,在6月21日的易到用车夏季发布会上终于揭开了它真正的含义。与此前坊间猜测的易到要退出补贴市场,退出专车,手机叫车市场不同,易到此举实是一发烟雾弹,与乐视联手后的易到用车将打破传统的“默守陈规”,即补贴,单一化竞争的市场,转而寻求打破边界,与乐视生态系统揉在一起,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活生态圈。从而,这场发布会由一场“道别会”,演绎成了一个新战略的发布会。不得不说,易到用车这一步棋,算是兵行险招。
数据:多维度超越UBER
根据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显示,易到已经稳扎行业第一阵营,并且在多个维度数据指标上超越Uber。在乐视入股的246天里,易到从一个濒死的第N极,变成了业内的大头,不得不说是个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
具体数据上,首先在月度,周度的总使用次数从今年的1月开始就稳定超越Uber,易到的周活跃用户数也于4月11日当周开始持续领先 Uber。在这里为什么要跟Uber比呢?首先Uber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专车服务软件,进入行业的时间较早,发展时间较长,所以非常有比较意义。而在使用率上全面超越Uber也表明,易到用车在市场中已经稳定的分到了一块蛋糕。
除了Uber之外,易到用车已经把老对手神州专车甩在了九霄云外。4月份的月度总使用次数显示,易到用车为4621.3万次,Uber为3809.6万次,而神州专车甚至只有500多万次,仅仅是易到用车的九分之一。在周度总使用次数方面,易到用车同样保持着相同比例的优势。
此外,从今年1月起,易到用户的月度、周度使用频次均稳超Uber,与之前的周活跃用户数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易到用户留存率更高,忠诚度也更高。艾瑞数据显示,从周使用时长对比来看,易到的数据远高于Uber和神州,并接近于滴滴,这说明易到APP对用户的使用粘性更高,用户与平台的交互时间更长,这是追求交互的人性化体验和只重效率的工具化体验之间的差距。
如果以入口价值来衡量,在易到实现用共享出行接入更多生活服务的可能性远比另外两家大。虽然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人会在一个打车软件上花时间去干别的事情,但是只要用户有粘性,总会有价值产生。而在用户粘性,使用次数和使用频次上面的优秀表现,也让国内的租车市场从2家争霸变成三足鼎立,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好处。
声音:从生态专车到专车生态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易到完美完成预计目标,贾总很高兴,后果非常好。然而在这个突破的节骨眼上这一句“对不起,不玩了”则让很多用户真的一头雾水。
就拿我身边的几个朋友来说,手机上确实装了Uber,滴滴和易到三个软件。在易到搞这一出之前,他们表示在使用频率上都比较平均,加上易到的充值送钱活动,在使用次数上易到可能还会胜出一些。不过在易到打出这个标语之后,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减少了使用次数,原因是易到的这个口号太过露骨,导致自己对于易到的未来信心不足,所以放弃了更多的使用次数。
其实我也觉得易到这次的口号打的有点太过了,对于消费者的导向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也许就是在与乐视合并之后,易到的做事风格也在向乐视靠拢:语不惊人死不休,不破界无化反等等形象都逐渐在易到身上出现。其实仔细想想,这也许就是易到能够在200多天的时间内起死回生的诀窍。
对于“对不起,不玩了”这个口号最准确的解释,还是来自易到创始人周航本身:“易到希望走出专车这两个字的舒服,去探索更全面的汽车共享生活,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出行不再是简单的A到B,更是生活不可分割的,有血有肉的一部分。”
或者简单点来说,就是乐视的那一套“破界生态化反”。将出行,车生活,人的资源,需求等等都连接起来,将整个平台做成既是汽车行业服务的入口,也是广告流量变现的平台。虽然这一套乐视玩了太多次,但是依旧可以看到在易到身上的成效。
跨界:打造乐视大生态?易到打个先锋
值得一提的是,乐视旗下还有另一个与汽车生活有关的部门:零派乐享,与易到用车在概念上虽然有着不太一样的方向,但是可以说对于用户确实是殊途同归。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最便利,最符合自身要求的出行方式,同时在流量入口上做文章,实现乐视生态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加入乐视大家庭的情况下,壮大自己已经不是唯一的好处,而是在流量入口处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带动其他子品牌销售的上升。而这一点,才是易到用车“不玩了”了的真谛。打破补贴和恶性竞争的壁垒,转而将易到做成一个独立的全新的,可以带来盈利的产品。因为历史总是证明着,光烧钱和补贴的公司,到最后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而易到的这次华丽变身,可以说是对于自己未来的一场豪赌,也是对乐视生态最大的拥抱。或许专车行业确实需要这样一脚“震天雷”来打响变革,到底易到用车能不能成功呢?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