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说吧 > 正文

自主品牌如何突围出口难关?

2016-10-11 14:14:27 文书车云

  我国汽车产业自引进外资合作以来,经历了迅猛生长,同时诸多自主品牌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然而,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进程却一直不温不火,汽车出口量甚至呈连年下跌之势。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1.4万辆,同比下降18.5%。另据中汽协预计,2016年全年,中国国内汽车出口量约为64万辆,出口量或将下降一成。这将是在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100万辆的高峰以后,连续第4年出现下滑。


  但是于此同时,自主品牌在国内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攻,最近4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加了4个百分点,2016年前8月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占到了42%,而且增长趋势还非常强劲。那么,在国内已初显崛起势头的自主品牌,为何仍在走出国门这一关步履蹒跚?

  海外遇冷

  我国汽车出口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但总体出口量较低。2000年之后,我国汽车工业开始了野蛮发展,彼时出口量虽然总体出现增长,但一直起伏不定。直到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来到峰值,首次突破百万辆。


  然而,在此之后,自主品牌出口似乎触碰了瓶颈,出口量连年下跌。2015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大幅度下滑,仅为72.82万辆,这一现象延续到今年,仍未回暖,这从出口主力奇瑞的海外市场表现便可见一斑。

  奇瑞曾经连续13年位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海外工厂遍布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共计17个生产基地。

  而今年1~6月,奇瑞出口销量为40,038辆,同比下滑20.1%。在自主品牌最为倚重的俄罗斯市场,奇瑞瑞虎5上半年共计出售1,093辆,同比下跌14.7%;在建立了海外最大工厂的巴西市场,奇瑞的销量同样暴跌,上半年累计销量只有1,133辆。

  同时,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在海外都无一例外地遭遇了销量下滑,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原因几何?

  显然,中国汽车出口量的连年下滑,已然到了令人反思的时刻。在笔者看来,自主品牌遭遇出口难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受地方保护和国外品牌挤压影响。

  汽车产业在大多数国家都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普遍会保护本土企业,排斥外来品牌,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曾提到,海外建厂面临由地方保护带来的政策歧视、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等难题。

  此外,海外部分发达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新的品牌在进入时要面临诸多国外汽车品牌的竞争和挤压。

  在俄罗斯,通用、丰田、雷诺等车企纷纷加剧了这一市场的竞争;在土耳其市场,通用、大众也都相继投入更多的热情;而在非洲等一些地方,我国出口的汽车还不得不与二手日本汽车展开竞争。


  其二,自主品牌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容易顾此失彼。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销量仍在逐年增长。而诸多政策的利好,也使得多数自主品牌更乐于在国内发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获得的利润也逐年增长。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售汽车148.33万辆,完成全年经营计划目标的50.28%;销售收入1257.02亿元(统计销售口径),报告期内,净利润为54.91亿元,同比增长7.98%。


  广汽集团盈利增速最高。凭借自主品牌“传祺”的销量高速增长,广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29亿元,同比增长87.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81亿元,同比增长127.49%。

  自主品牌SUV老大的长城汽车,上半年销量汽车45万台,净利润49亿,毛利率高达17%,这个水平堪比保时捷。

  如此一来,自主品牌在国内就可以轻松赚得盆满钵满,而海外则是步履维艰,两相对比,自然也就降低了在海外开拓市场的动力。

  其三,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仍存短板。

  自主品牌的另一个短板是自身实力的差距。

  和大众、奔驰、通用、丰田等全球豪强相比,自主品牌普遍起步较晚,实力先天不足。像自主军团的奇瑞、吉利、比亚迪等都是在2001年之后才获得乘用车牌照,长城是2002年才推出第一款SUV,和普遍有着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差距非常明显。


  在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完全无法与跨国公司相提并论,早期重要零部件都是需要跨国公司提供,直到最近几年才解决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核心技术。

  在品质方面,自主也无法与合资竞争,尤其是在自主品牌创业早期,产品质量非常低劣,使用不过几年,各种各样的毛病就开始出现,这也是造成自主品牌出口的一个最大障碍。

  在品牌方面,自主品牌更是完全处于底层,在国内都被合资压着打,在国外更是垫底位置,尤其是十几年前,自主品牌的出口主力以一些杂牌二线车厂为主,这些二线车厂产品质量粗糙,售后服务低劣,极大败坏了自主品牌声誉。

  中汽协副秘书长姚杰也曾表示,我国汽车出口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多年来一直未变,产品竞争力不足、服务质量欠缺、地缘政治和经济动荡等直接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抛开客观环境,“中国制造”要想在海外站稳脚跟,品质和品牌仍是关键。

  写在最后

  实际上,自经济开放以来,我国早于2012年便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15年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已升至14.6%,为IMF自1980年有这一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比例,较2014年的12.9%也大幅上升。

  中国可谓是世界工厂,几乎所有的工业品都大量出口,“Made In China”的标识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但汽车成为了例外,不仅出口之路举步维艰,国内市场还丢了一半,这也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之殇。


  抛却客观原因不谈,自主品牌较弱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成为了其突围海外市场的最大拦路虎。而近年来,自主品牌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那么在“引进来”的背景下,“走出去”理所应当成为自主品牌的发展趋势,也应是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必经之路。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目前仍遭遇出口困境时,自主品牌继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方能为日后撬开海外市场积蓄力量。

(文章来源:文书车云

评论(0)
上一篇 值得期待的中国智能车盘点 都是实力派
下一篇 ID.只是前奏?SSP平台才是大众最终归宿 >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