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全面渗透汽车产业的今天,安全始终是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行业普遍将关注焦点投向泊车辅助、高速领航等显性功能时,鸿蒙智行在4月下旬将发布智能驾驶辅助主动安全里程碑数据,或被视为华为在智驾辅助领域的一次“技术亮剑”,重新校准了智能驾驶辅助发展的价值坐标。
HUAWEI ADS主动安全技术断代领先:为何说eAES是“AEB Plus”?
当行业仍在为AEB(自动紧急制动辅助)的刹停距离和响应速度“内卷”时,鸿蒙智行已悄然跨入主动安全的“次世代”,搭载的HUAWEI ADS 3.0系统,首创华为eAES增强自动紧急转向辅助技术,突破传统AEB单一刹停与ESA(紧急转向辅助)单纯换道的局限,升级为“边刹车制动+边换道避让”的双保险决策逻辑,系统不再局限于“是否刹停”,而是根据实时路况动态选择最优路径——当侧后方无车时优先换道避让,空间不足时则全力制动,必要时甚至可触发“减速+局部避让”的复合动作,有效避免因突发情况导致的碰撞风险。
而在处理逻辑上,系统依旧会采取“先刹后避”,即“让速不让道”,也就是AEB优先于eAES,做到能刹停最好刹停,刹不停等速度降下来后再转向,防止横向被撞车辆失速与翻滚,扩大伤害。并且依据综合风险判断出是否需要换道、能不能换道。
eAES全自动触发,降低驾驶员应激误判误操作
与ESA不同的是,eAES为全自动触发,系统会根据障碍物的类型和位置,主动调整转向角度和力度,实时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帮助驾驶员提前识别“前车急刹”、“行人鬼探头”、“侧向车辆加塞”等高危突发状况,迅速生成避让方案,让智能驾驶辅助主动安全成为驾驶员的“第二本能”,同时避免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反应延迟,叠加心理应激状态下的决策偏差和执行失准,即使不能完全避免碰撞,eAES也能通过及时的转向操作降低碰撞带来的损害。
而对于“人机共驾”的处理上,系统会充分考虑驾驶员已施加的刹车与转向力度,快速计算出最合适的干预力度,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更严重后果。如果驾驶员反方向干预转向,系统会快速排除驾驶员是否是在紧张状态下的误操作后,再把转向权交给驾驶员。
与此同时,HUAWEI ADS(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将安全基因深植时速、方向、目标、环境、场景五个维度,目标在时速、方向、目标、环境、场景五个维度实现安全防护全覆盖,无论是在人驾/智驾辅助状态下,黑夜暗光、雨雾干扰、城区高速(50km-135km/h),针对动静态车辆、行人、骑行人的斜穿、横穿、逆向,都覆盖应用。
而在误触发率上,业界AES的要求一般为百万公里/次,举例来说就是每1辆车如果开10万公里,那10辆车中就会遇到1次误触发。而华为eAES的误触发率按亿公里/次来设计与开发,是业界要求的100倍。而在中国新能源车险高赔付率成行业挑战的背景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鸿蒙智行累计避免170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
安全能力正在重构智驾辅助竞争格局。智能驾驶辅助的上半场拼的是‘敢不敢用’,下半场拼的是‘敢不敢放心用’,以及“能不能放松用”。随着用户对智驾辅助安全焦虑的显性化,能否在主动安全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将成为车企争夺高端市场的关键。从“功能炫技”到“安全感获得感”提升成为关键。而HUAWEI ADS主动安全技术无疑是在智能安全驾驶辅助的基础上,给了更多“怕事故”的焦虑型司机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