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新常态,增长重心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甚至广大城乡转移,中国独有的品牌经销商销售模式也到了面临改革的时候。这种仅通过厂家授权才可进行产品销售的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厂家垄断地位和既得利益链条,如今面临改革,有些人想说“别动我的奶酪”,而这奶酪如果不动,万一发霉变坏了呢?
1月25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在京举行“新流通政策下和谐厂商构建”媒体恳谈会,将近半年来商会代表克莱斯勒授权经销商与厂家就采取措施改善经销商经营状态一事推上台面,一时引起业内对经销商经营状况再一次热议。
2015年年中,克莱斯勒在全国约有200余家4S店,商会从中抽取50家4S店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经销商在去年前个九月,接近90%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近三年全部亏损的比例超过84.62%;厂家会通过神秘采购扣除经销商利润的比例达96.3%;厂家存在强行压库行为的比例达96.3%;厂家存在搭售滞销车型行为的比例88.89%;厂家对零配件库存有要求的比例以及搭售滞销零部件的比例均为81.48%;经销商没有销量和型号选择权的比例达92.59%……基于此,经销商平均满意度得分4.96;平均库存指数2.62;平均价格销售比例0.79;平均价格倒挂比例0.88。
因此,商会向克莱斯勒发出公函,提出修订商务政策的意见,并明确指出该厂相关商务政策存在诸多法律问题,部分涉嫌严重违法。商会律师提出补偿经销商损失、改善商务政策促进厂商关系和谐发展的建议。广汽菲克方面的回应则是强硬的“相关事实无法核实”,换言之,其对商会控诉的相关问题并未进行实质性反思与改进。
事实上,纵观全国,也不仅仅是克莱斯勒的经销商面临亏损、倒挂销售局面,几家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国机、庞大,在2015年的利润下滑比例达到两位数。同时,也不仅该品牌商务政策涉及“神秘采购”、“强行压库”、“搭售滞销车型”、“控制零配件库存”等条款。此前,一猫汽车走访广州地区各品牌经销商获悉,包括奥迪、上海大众、广汽本田在内的多少受访经销商均反映存在以上问题。甚至有经销商表示:“靠卖车拿返点 少亏就是赚”。
2015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外公布的资料称,一汽丰田523家经销商中,95%都在赔钱亏损。将看似风光的中国汽车经销商群体生存状态暴露在公众面前。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因经营不善倒闭的各品牌汽车经销商超过34家,更有数家经销商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出现老板失联、拖欠员工工资、破产。
对于经销商生存的惨状,处于利益顶端的整车厂商并非不管不顾,而是采用“打补丁”式的修补工作。比如宝马、奔驰、奥迪在2014年终分别向当年车销量下降及售后营收受反垄断案影响蒙受损失的经销商补偿51亿元和10亿、20亿元;比如,针对媒体集中曝光的“压库存”问题,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在内的多家厂商改善压库政策,为经销商舒缓部分资金压力;再比如,针对销量下降或持续低增长的局面,部分品牌进行经销商数量的精减,力求让质优经销商重回盈利轨道,2015年9月份在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在接受一猫汽车采访时表示:“进口标致4S店数量,由目前的106家缩减到50、60家。”
以上种种,让我们看到的是厂家在积极减少经销商压力,努力帮助经销商获得盈利,但是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有车就能卖,卖车就能赚钱的局面,厂商产能过剩、单车利润率严重下降、经销商资源过度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和价格体系透明化多重因素促使市场悄然发生改变。汽车销售环节不再利润丰厚、订单满天飞,家数成几何增长的经销商要在一二线(甚至限购)城市有限的资源中求得生存,同品牌经销商在竞争时,除了打价格战别无选择,这同时也在减少自己的利润,甚至不惜“赔钱卖车”,最终结局就是市场环境恶化,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链断裂……而厂家出的“减压”政策,只是隔靴挠痒,杯水车薪。
市场竞争的过程就是资源优化、不断整合的演变,但目前演变前进的车轮仍锁着《品牌管理办法》这个坚实的桎梏。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姗姗来迟,低调删去“品牌”二字,并遮遮掩掩地提及“让市场配置资源”。
但是作为掌握垄断权的厂商却未照单全收,一猫编辑向包括东风本田、华晨汽车、上海大众等品牌在内的高层及管理层提问对于《新办法》看法时,他们均以含糊其词的态度应对,“我们将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商务政策”、“品牌经营应提供稳定高质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可以看出,主机厂更希望保留授权经销商模式而非多品牌同店销售的局面,前者更多话事权在自己手里,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对于市场悄然发生的变化,走在前沿的厂商与其说未嗅出其“变质”之味,不如说是不愿动既得的奶酪,更何况政策迟迟未及跟上。不过,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以不变应万变”这一法则恐怕并非上策,积极谋变,及早顺应趋势,快速应对说不定能够获得下一局棋的入场券,抓住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