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说吧 > 正文

以17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奔 感受真实的俄罗斯

2014-10-28 21:54:00

      在驾车抵达俄国之前,我特意翻阅了米其林公司出版的欧洲自驾游指南手册,这本厚厚的大32开本的书对于俄国有着这样的介绍:第一,俄国人的驾驶素养在欧洲各国中是最臭名昭著的,如果你执意开车去俄罗斯旅行,最好先购买大额保险;其次,俄国的警察也是全欧洲最糟糕的执法者,别让他们抓到你的任何小辫子,否则你也许会有机会深刻理解“警匪一家”这个词的深刻含义;第三,不要指望俄国人能像法国人或德国人那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会讲英语的人不多,其普遍的英语水准甚至比西班牙人还烂,基本上和日本人一样,同处“英语社会”的最底层,如果你不会俄语的话,在俄国旅游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最后,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值得冒险一去!其实,关于俄国的美丽已经不缺乏笔墨;或许,这篇游记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俄国感受。我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俄国。



      

      我们驾车从哈萨克斯坦过境俄国的时候,遭遇了一些小麻烦——因为我们驾驶的汽车挂的是中国牌照,中国牌照开头都是各省份的汉字简称,然而俄国人的电脑是无法输入汉字的。我们试图用这样的理由说服他们:欧盟汽车牌照打头的是围成一圈的小星星,这一圈小星星你们同样也输不进电脑;同理,我们车牌上的汉字表明我们是来自中国,这个汉字代表的就是中国,翻译过来就是“China”,你们输入“China”就可以了。几个戴大盖帽的俄国大兵商量了半天,同意放行。我们暗自庆幸,还好我们这两台车车牌上的汉字都是一样的,否则俄国人较起真来,问为什么此“China”和彼“China”看起来不一样,我们就说不明白了。


       俄国边境口岸往来的货柜车和油罐车不少,公路被往来载重车的轮胎打磨得露出了铺路石和粗沥青,开车行走在这样的公路上噪音很大,但总体来说路面相当平整,只要打上一层细沥青,就足以和专业赛道媲美。路过一个加油站的的时候,我询问加油站工作人员为什么俄国政府不好好将这条边境贸易公路好好打理打理,这位工作人员摇摇头,说自从1990年前苏联分裂后,这条公路就再也没有人管过。这位老兄说话的时候满嘴忿忿,我们却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纵观整个中国,有哪条公路能在大卡车的频繁碾压下扛得住二十年而不动一土?俄国人的道路工程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路上偶遇挂俄国牌照的中国汽车。奇瑞和长城在国外卖得都很不错,商用车方面则可以看到东风或福田的卡车拖头。

      

       一路上都在提防米其林自驾游手册上关于俄国人驾车素质低下的传说,但是到了后来,这种提防的心态到了最后逐渐变成了自愧弗如。在此不妨先说说我们对俄国人开车的印象:

       

       首先是超速现象在俄国很普遍,俄国警察也乐于守在路边用手持雷达测速仪挣外快,方式和新疆警察一样——测到超速车辆就用对讲机通报前方拦截下来直接罚款。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想当然认为跟在俄国司机后面跑最保险,毕竟人家是本地人嘛,至少清楚哪个路段限速多少。没想到前面那位老兄跑得飞快,不多会就被警察拦下来,停在路边罚款,我们则战战兢兢超了过去;不多会那位老兄又赶上来超过我们,然后又隔了不到20分钟,我们又看到此君被警察拦在路边罚款,交完钱之后依旧我行我素,嗖地一下又没了踪影……




   “俄国十八怪,蜂蜜顶在车上卖……”这种现象在初夏的俄国公路上很常见。

      

       除了超速,俄国人在开车时刹车和起步的方式也有些出格,远远地看到前面的红灯,也不减速,到了红灯跟前一个急刹车;绿灯亮了,一脚油门踩到底,轮胎冒着烟就冲出去了,感觉和赛车起步差不多。于是乎,俄国公路上斑马线的前后,全是黑乎乎的轮胎印子,让人触目惊心。在加油站我问过一个俄国车主,车子像这么开法难道不费油吗?俄国人说了,是费油,但是俄国汽油便宜啊。说完他指了指加油站上的汽油价格,俄国最高标号的95号汽油每升也不过23.4卢布,折合人民币4.6元,柴油价格更是低至每升3.7元人民币……

      

       作为产油大国,俄国公路上加油站间隔距离很短,但是郊区加油站的功能略显简陋,没有超市功能,吃饭喝水只能另外找地方。有一次我们在一处加油站看到街对面有餐馆,想过马路去填饱肚子。但是俄国人的车基本上以超过160公里/小时的车速在公路上穿梭,根本没有减速让人过马路的意思,我们在公路边上站了差不多有15分钟,依旧未能“突破”过去,只能感叹在俄国过马路“心理压力实在太大”。后来,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前方100米有一道斑马线,我们可以在那里过马路。尽管有斑马线,但是没有红绿灯,我们依然认为过马路的机会不会太大。但是我们往斑马线边上一站,所有的车全部急刹车乖乖停在斑马线后,弄得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俄国司机透过挡风玻璃朝我们做手势,示意我们过马路——看来,俄国司机的素质并非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坏。而我们之前试图在没有斑马线的地方过马路,反而显得是我们这群中国人不讲规矩了。



       

       很能考验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俄国公路。就这样的公路和车流量,车速低于150公里/小时会被当地人鄙视的。

      

       快进入莫斯科的时候,我们在一条四车道双去双回的公路上再次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理压力:这条公路没有隔离带,车流量很大,前车和后车充其量也就40米的车距;但是,所有的车都以17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前飞奔,我们被夹在快车道上,对向来车呼呼地从我们左侧擦身而过。每过一辆车,强大的气流就让我们的车身抖一下——每小时340公里的相对车速让开车的同伴很紧张,但是想慢却慢不下来,想换到右边车道又换不过去,只能硬着头皮夹在车流里往前走。遇上红灯之后,所有的车都停下来了——对于我们这群没有在俄国见过市面的中国人来说,在40米的车距上急刹车,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压迫。停车后,开车的同伴手从方向盘拿下来,手心已经被汗水湿透……事后我们细想件事,发现俄国司机实际上是一个很讲规矩的群体,因为如果不讲规矩,就很难解释说为什么车流能以这样的速度行驶,这在中国简直是不敢想象的。规矩决定了道路上的速度。

       

       说到底,“欧洲素质最差的司机”其整体素养也远远在中国司机之上——这是我们很不情愿总结出来的结论。至少,俄国司机开车都会系安全带,斑马线上会主动礼让行人,而且遇上堵车也不会见缝插针,至于公路上抛掷垃圾等现象我们更是从来没有发现过。




       叶卡捷琳的“欧亚大陆分界碑”了,碑座下一边用俄文写着“亚洲”,一边用俄文写着“欧洲”。我们进入欧洲不用办任何手续,你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在界碑左右跑几个来回过足瘾。

     

       进入俄国境内的第一站就是叶卡捷琳堡,这座城市属于俄国比较温暖的南方城市,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当政时曾经将此城定为俄国的“夏都”,由此见得这位女皇还是很会享受生活的。我们抵达叶卡捷琳堡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0点,但是在夏季的这个时候,叶卡捷琳堡的天依然是深蓝色的,仿佛永远不会黑下来,只是这时候想已经找不到一家还没有打烊的饭店了。街上的行人不多,但不管男女老幼,手里总是攥着一瓶啤酒,而路边所有的能看得见的垃圾桶则被啤酒瓶塞爆,垃圾桶边上还摆了一圈塞不进垃圾桶的啤酒瓶——看来俄国人仿佛真的如同传说中那样能喝,另外我还坚持认为在俄国回收啤酒瓶一定很赚钱。我们请几个俄国人喝啤酒,他们欣然应允,不过令我们吃惊的是,三瓶啤酒下肚这几个俄国人就开始说胡话了,我们很好奇俄国人酒量如此不济,他们解释说,俄国人喝酒不像你们中国人这么喝的,往往是一瓶啤酒可以耗上两个小时,而你们中国人半小时就喝了这么多……




       叶卡捷琳堡拥有全世界最袖珍的东正教教堂,其建筑面积不及国内的一套别墅,但是整体做工着实相当精致。

      

       过了皮尔姆便是俄国著名城市喀山。喀山是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也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故乡,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鞑靼文。鞑靼人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喀山市内的清真寺和东正教堂几乎一样多。历史上鞑靼人和俄罗斯人进行了百年战争,后来鞑靼人被征服,一度被迫信仰东正教,后来叶卡捷琳娜女皇解除了禁令,于是在喀山出现了两大宗教均以主导宗教的对等身份并存的奇观,这在任何国家都是难得一见的。既然能和俄罗斯人打了百年战争,鞑靼人的民风自然彪悍,刚刚入住酒店,没过多久就听到窗户上砰的一声,靠上去细看,居然发现双层钢化玻璃上俨然出现一个弹孔,顿时胆战心惊地躲到离窗户很远的地方去。次日我们用卷尺仔细测量了弹孔,从口径上看应该是俄制5.45毫米步枪弹的杰作,俄国现役的步枪弹是全世界口径最小的枪弹,其弹孔很好辨认。

      

       一直以来都以为克里姆林宫在莫斯科,其实在俄语中,“克里姆林”的意思是“内城堡”,是指高大的钟楼与宫墙连接而成的俄式建筑物群。俄国很多城市都有克里姆林宫,最壮观的克里姆林宫群就位于喀山,喀山和莫斯科两处的克里姆林宫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随便说一下,进出喀山的克里姆林宫无需掏钱买票。俄国这类历史文化景点都是免费的,教堂和博物馆也不收费,进出自由。由于找不到售票处,我们甚至不得不站在大门口“观摩”人家是怎么进出的,确信真的不收钱之后,才跟在一群小学生后面进入克里姆林宫内廷。




       喀山的克里姆林宫群内廷一角。




       正在喀山克里姆林宫群内接受历史教育的小学生。最左边的漂亮的小女孩对着我的镜头回眸一笑。




       宾馆房间玻璃窗上的弹孔,摄于喀山。


       离开喀山,驾车只消一天功夫就能抵达莫斯科。莫斯科看起来颇有些德国柏林老城区的味道,但是街上的汽车普遍比柏林的汽车上档次。另外通过几天的旅行,有一种现象明显和我们原先的印象不符,我也是经过数天的观察后才敢下这个结论。那就是原先我们都认为俄国女孩子婚后就立马变成臃肿的大妈,实际上并非如此。俄国女孩整体上远比澳大利亚、加拿大或美国的“胖妞”们纤细健美,哪怕是婚后变成大妈的也寥寥可数,另外从整体相貌上而言,俄国女孩的美艳程度也是相当惊人的,都说东欧和委内瑞拉是两大天然美女产地,这话一点不假。莫斯科市内的中餐馆不多,而且贵得离谱,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餐馆,结果走出来一个穿着日本和服的蒙古族女孩,用一口标准的带舌尖颤音的俄国式英语向我们这群中国人介绍韩国菜,好在大厨是个中国人,他为我们弄了一桌山东菜。尽管味道不错,但米饭实在太贵,我们几个人吃了600卢布的米饭,折合人民币居然要120块钱。吃完了饭,那个蒙古族服务员给我们每人赠送一对包装精美的木筷,说是这是餐厅老板的创意,其目的是让我们回去后可以练习怎样用筷子……

      

       莫斯科周围有8个机场,据说这样的规划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的结果,因为一两个机场如果被敌方摧毁也不会形成致命打击。同样的战备设计思想也被用于莫斯科的地铁建设。莫斯科的地铁隧道很宽,足以容纳两辆坦克对向行驶,而自动扶梯的长度更是有些夸张,个人感觉其长度超过100米!此外地铁换乘站之间的人行通道过于“四通八达”了,其复杂程度连本地人有时候都分不清东西南北。地铁之所以修得这么深这么复杂,是为了在战时成为民防工程和地下交通网,而且据说这样的深度足以抵抗核武器的直接攻击。由于面临恐怖主义的袭击,地铁里常有肩挎AKM-47短管自动步枪的军警巡逻。




       莫斯科的地铁深不可测。我觉得,如果不小心失足摔下去的话,至少会摔残!


 


       莫斯科的地铁车辆相当老式,充其量就和2008奥运会之前北京的那种老地铁车厢处于同一档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车厢和车厢之间走不通,另外车上也没空调,只有破风扇。

       

       在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机场接机时,正巧目睹一位在莫斯科做生意的张先生遭遇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俄国机场里经常有穿着灰色制服戴大盖帽(有点类似于中国城管的制服)的移民局人员来回转悠,看见落单的张先生,就拦下要看护照,张先生乖乖将护照递过去,此人翻到俄国签证那一页,哗地一下撕下来放在口袋里,然后将护照还给张先生说,你的护照有问题哟……张先生立马掏出一张100美元夹在刚才被撕下的那一页上递回去,说没问题的,您再看看?那人翻开护照将100美元拿走,将撕下来的俄国签证还给张先生,转身走人。我们对此愤愤不平,张先生倒显得很平静,一边用透明胶将签证粘回去一边说:“这算啥,你们去莫斯科的中国商城看看?那里的警察更土匪呢,看见中国商人就把人截住现场搜身明抢啊……任何一个在莫斯科做生意的中国商人都可以和你把这类故事说一宿……”

       

       以上就是真实的俄罗斯。




       莫斯科红场上的“造型哥”。


 


       红场外面偶遇一位“大人物”,此人足以给俄国总统普京当替身了!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以17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奔 感受真实的俄罗斯

2014-10-28 21:54:00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