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说吧 > 正文

猜猜“滴滴”的大棋局

转载 2015-06-14 20:30:51

文章来自autolab 刘杨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语:滴滴快CEO程维说:“滴滴快的的目标是要做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等多种出行工具。”


█ 重要事件回顾

 

2012年9月9日滴滴打车正式上线。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数量达1.72亿,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9.8%。快的打车覆盖360个城市,滴滴打车覆盖300个城市。

 

2014年8月12日,滴滴打车取消对司机接单的常规补贴。

 

滴滴打车2014年12月获得7亿美元融资,快的打车2015年1月15日宣布获得6亿美元投资。2015年2月14日,快的和滴滴正式宣布合并。

 

2014年8月19日滴滴打车宣布推出滴滴专车,定位高端商务出行人群。

 

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专车服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1季度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占比前三名分别是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Uber和易到用车,占比分别为78.3%、10.9%、8.4%。截至2015年3月31日,易到用车以74个城市位列专车服务覆盖城市数首名。滴滴专车覆盖了61个城市,AA租车、Uber仅分别覆盖了13和9个城市。

 

2015年5月13日,滴滴快的宣布上线“滴滴快车”。

 

滴滴快的宣布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以及杭州等8个城市上线“滴滴快车”,并将投入10亿元资金,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免费坐快车活动。

 

2015年6月1日,滴滴顺风车在京宣布正式上线,拼车市场价格战“一触即发”。

 

滴滴顺风车在北京正式上线运行,本月内,顺风车将从北京扩展至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在内的国内26个城市,预计顺风车的日订单年内将超过百万,成为国内最大的拼车服务。

 

█ 三个猜想

 

按照滴滴快的CEO程维的说法,“滴滴快的的目标是要做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等多种出行工具”。

 

我们姑且承认这是滴滴想做的,但滴滴的葫芦里似乎还有什么没倒出来的药?

 

猜想一:专车涉黑雷声大雨点小,政企合作探索城市管理,推动交通改革

 

自专车进入市场以来,包括交通部及多地政府指出专车私车挂靠涉黑,滴滴也未能幸免。

 

就在滴滴专车正式上线前一周,2014年8月12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颁布文件《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严禁私家车辆或其他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


2015年6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

 

明确指出该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接入私家车从事客运服务。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南京、沈阳、济南、广州等多个城市明确了“私家车从事客运服务”属非法运营。私车非法营运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但滴滴似乎未受这些官方信息影响的,反而步子越迈越大,连续推出快车和顺风车。

 

其实“专车涉黑争论”的命题是不准确的,因为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对私车营运的认定都是一致的,虽然众多政府部门对私车挂靠专车做了明确认定,也处理了一批专车‘黑车’,但总体来讲,措施都是比较温和的。

 

这就很矛盾了,为什么明明认定是黑车,还允许滴滴扩大运营呢?

 

今年年初《中国经济周刊》 特约记者白朝阳一篇题名《滴滴专车遭多地叫停 到底是黑车还是智能交通?》的文章似乎揭示了一些答案,文中提到:虽然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对专车服务明确表态,“一旦查处,将按‘黑车’处理,给予处罚”,但表态过后,似乎并没有采取实际举措。

 

这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管理者的矛盾,专车服务的出现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有些管理者习惯于墨守成规保护“传统”,急于给专车定性,但同时,他们又对移动出行平台充满期待,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所以又迟迟不愿采取实际措施。这种矛盾的心理造成了目前“禁而不停”的现象。

 

滴滴总裁柳青上月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政府今天也慢慢看到了、更了解了我们这样的技术企业能够帮到政府做什么事情,我们帮助政府一起来策划整个城市未来交通的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是滴滴可以做的。同时,我们也能够解决很多现有的社会问题,比如怎么彻底根治黑车,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


说到“黑车”,我们就拿它举个例子。就在6月2日,北京三部门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同时指出2015年以来(5个月时间)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查处非法运营车辆963起,涉及滴滴专车平台从事非法运营车辆207起,其中私家车161起。

 

而根据北京官方及媒体发布的历史数据,2004年查处各类黑车4663辆;2005年查扣黑车11611辆;2006年查扣黑车9770辆,2007年全市交通行政执法查扣各类黑车19667辆。

 

仅2013年1-10月,北京交通执法总队就累计查获“黑车”9259辆,其中查扣“克隆出租车”915辆;2014年北京全年共查扣各类黑车1.3万辆,其中黑出租1.1万辆,克隆出租车1157辆。以往年度,北京每年官方公布被查扣的黑车数量都在1万台左右,如果6月2日媒体公布的数字无误,那么对比今年前五个月963起与往年每年1万起,已有“天壤之别”。

 

虽然我们仍然认为私车作为专车“涉黑”,但毕竟与老百姓对“黑车”的认识不同,专车价格透明、路线透明,乘车人、司机和车辆也都处在平台的管控之下。乘客和政府希望解决打车难,黑车司机也希望“洗白”,宋江(黑三郎)都可以被招安,黑车为什么不行呢?

 

滴滴对政府和公众对交通管理的”痛点“把握极准,其推出的专车、快车和顺风车业务,包括下一步要涉足的公交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解决了降低私家车使用频度,减少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难题,最起码,是给解决这些”必须解决的难题“带来了很大希望。

 

所以我认为,滴滴与政府的关系一定是合作大于争论,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合作将更紧密、更深入。


猜想二:不做传统业务,疯狂烧钱剑指大数据和智能交通

 

连续两周,在10亿巨额补贴的光环下,很多座滴滴快车的都很High。很多坐车的、开车的都问过一个问题:滴滴这么烧钱是为了什么?他们怎么挣钱啊?有些人解释说,滴滴烧钱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让出租开路,专车赚钱,也有的说烧钱是为市场占有率,是为了下一轮融资,是为了上市。

 

而我的看法是:滴滴的“野望”是“大数据和智能交通”。

 

5月21日,车云网发表了《ITF报告研读:自动驾驶共享车将淘汰90%车辆》,基于严谨的数学建模和实践过程,报告探讨了两种自动驾驶共享车服务模式(TaxiBot(拼车)和AutoVot(专车)。TaxiBot允许多名去往不同目的地的乘客拼车使用,而AutoVot则依照现有的出租车运营模式,每次只接送一单乘客,送抵后再接下一单)。


报告的主要结论是:TaxiBot拼车模式,加上轨道交通,一个欧洲中型城市路面上只需要现存10%数量的智能车。即便是AutoVot专车模式,关停轨道交通,全城客运完全依赖于自动共享车,20+%也足以担此重任。自动出租车减少了近80%的停车需求,省出来的近210个足球场的空间。

 

公交系统被颠覆,交通政策将直接影响自动出租车队的规模,与轨道交通的配合,乃至全城的客运总量、拥堵情况、以及排放。而车队的车型配置,服务的运营和管理都需要崭新的商业模式。

 

我认为这是滴滴未来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

 

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是滴滴的六大板块。随着滴滴与快的合并,滴滴在出租车领域的市占率已经达到99.8%,专车(滴滴和一号)的市占率也接近80%,换句话说,滴滴在出租和专车两个领域已占领了数据入口,为下一步大数据分析和智能交通管理树立了绝对优势。

 

今年5月,滴滴推出快车服务,并宣布选择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6月15日四天,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全民免费坐快车的活动。

 

6月2日,滴滴快的公布了“免费坐快车”活动的最新数据:6月1日,“滴滴快车”在全国的总订单创纪录地达到了385万单,较5月25日215万单增长80%。

 

看似疯狂的烧钱活动,其实更像一场系统压力测试,在发动了如此规模的出租、专车、快车和广大用车客户的大型试验下,滴滴除了在经济型专车领域获得了大量市场份额,更获得了接近极限情况下各类公共交通出行行为的数据和不同定价模式下的用户偏好数据,这对下一步预测和管理某个城市各类公交资源的投入,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管理要求,实现合理高效分配运力奠定了基础。

 

6月1日,滴滴顺风车在北京正式上线运行,并将扩展至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在内的国内26个城市。顺风车和拼车还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它的算法要比出租、专车、传统拼车复杂的多,要把众多乘车人的时间、路线通过计算、优化再反馈给司机,实现车辆的高效运营,搭乘路线越优化,运营效率越高,司机的收入才越高,乘客的支出也越底。

 


顺风车是滴滴迈向高度智能化的一道关口,这不是简单通过烧钱和并购能够实现的,嘀嗒拼车、51用车这些传统拼车公司的数据可能并不是滴滴想要的,而一旦滴滴迈过这道坎,其他拼车公司很难再与滴滴竞争。

 

滴滴快的CEO程维说:“公司未来三年内的目标,是希望实现只要你想出行,三分钟内就有一辆车到你的面前。”

 

5月22日,滴滴快的对外宣布,将正式成立“机器学习研究院”,促使滴滴出行平台拥有超大规模数据智能分析能力,以便为用户设计最合理的出行方案。滴滴快的同时宣布了研究院科学家招募计划,将在全球范围招募相关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

 

机器学习和人学习一样,只不过机器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学习更多,而且能够学习的维度更多,但无论是人还是机器,基于大数据下的机器人学习所积累的经验和应用是无法被复制的。

 

每个城市的地貌、路网结构、城市功能区分布、居民生活习惯都不同,因此这种学习几乎是无法克隆的。滴滴在北京有绝对优势,而优步在广州、成都有优势,优步的理想是用无人车替代有人车,滴滴则更综合,更本土化,更适合中国这样的大型城市,北京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如果北京解决了,对大型城市交通管理无疑具有巨大意义。

 

滴的大数据和智能交通目标已和”机器学习“的最前沿科技相结合,”数据大棋局“已跃然纸上。

 


猜想三:搭建“共享经济”下的“生态出行平台”

 

再次引用滴滴快的CEO程维的说法,“滴滴快的的目标是要做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一站式好理解,大概就是滴滴发布的”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六大板块,当然还可能包括停车、加油、ETC等等辅助功能。”出行平台“的文章就大了,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双轮驱动下,滴滴出行平台的智能化管理能力、应用场景丰富程度、接入的功能都要明显优于其他出行平台。


 

滴滴未来的出行平台不同于神州、易到、宝驾这样的互联网出行平台,也不同于6月1日上线的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我大胆猜想,滴滴有可能正在搭建“共享经济”下的“生态出行平台”。

 

来自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更爱分享经济。“分享型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消费者通常认为分享经济的服务价格便宜,让生活更方便,环保人士也更认同这种方式。旅游、汽车服务、金融、劳务和音乐电影行业是分享经济的主要类别。

 

中国本就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且大型城市的生活成本正逐年提高,而实体经济的萎靡,使得大批年轻工作者的收入得不到提升,共享经济在中国大型城市的发展有肥沃的土壤,2014年以来,嘀嗒拼车、宝驾租车、小猪租房等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蓬勃生长。


近期TrustData发布的《2015年1-5月中国移动互联网出行用车应用发展报告》显示,进入2015年,拼车市场上升势头强劲,五月中旬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已达150万,而年初只有13万。

 

越来越多的人会融入共享经济大潮,而与此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草根成为老板,就汽车出行而言,我认为未来会出现更多的微型化、专属化、社区化的汽车租赁公司,但这些小微企业不具备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这就特别需要有类似滴滴这样的智能化出行管理和服务平台,无论你只是个专车司机,还是只有三五台车的小型租赁公司老板,都可以简单地接入滴滴的出行平台,享受共享经济和大数据智能系统带来的红利。不知道”滴滴“会不会成为汽车行业的淘宝呢。


 

█ 结语

 

还想唠叨几句,说说我为什么看好滴滴,或者说滴滴为什么能“鹤立鸡群”。

 

第一,战略清晰、计划性强

 

滴滴走过的每一步,无论融资、兼并、投资、推出产品都有非常强的计划性,同时他们与国际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接轨,并按照战略部署做好每一步计划的落实。

 

第二,找准痛点,解决难点

 

滴滴抓住政府和消费者的“痛点”:拥堵、打车难、大气污染、限号、摇号难,并且牵住了“解决大众出行难”这个牛鼻子,通过大数据和智能交通系统,有效解决了政府和消费者的“痛点”。

 

第三,优势整合,资源共享

 

滴滴联合了太多的资源,政府、联想、阿里、腾讯、出租租赁企业、司机和广大的滴滴粉丝,而大家都能得到满意的回报。

 

第四,专注一点,心无旁骛

 

这点其实是我最看重滴滴的原因,滴滴的高管总是说“不急于盈利,不考虑上市”,如果说盈利,现在的滴滴已经具备了极强的垂直和横向盈利能力,但可贵的是,滴滴没有像很多创业公司那样,去抓取眼前利益,它是在扎根,根扎的越深,越广,未来的树才能越高越大。

 

创业者首先要看明白什么是树,什么是枝叶。对于汽车行业,交通出行才是大树,不同的用车方式,不同的车只是不同形态生长的枝干,而与车相关的销售、金融、保险、汽车服务等等就像树叶,当大树开花结果,种子将随风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树木也将变为森林。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猜“滴滴”的大棋局

转载 2015-06-14 20:30:51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