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品牌,而哈弗的用户却没那么复杂,他们追求的无一例外都是哈弗产品的“性价比”,诚然,这个市场上再没有一台车像H6那样,十万出头能给到你十七八万合资品牌车型的使用体验。这是哈弗用户的精明之处,也是哈弗的生存之道。
H6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长城体系下完成的种种在保持品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他能做到同类产品中最低的价格,还能推出无数种配置来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要求。在这个层面,理论上我们今天的主角——全新哈弗M6甚至要更胜一筹。
哈弗M6是一款主打10万内紧凑型SUV的产品,他拥有和H6相近的尺寸,相同的发动机,变速箱,甚至我们可以把M6当做是上一代的H6缩影,但似乎哈弗是想将两者区别开。比如从外观上,哈弗M6采用了较为个性的大灯灯罩设计,而中网也从横向的条幅变为蜂窝样式。
哈弗M6、H6、长安CS75尺寸对比 | |||
---|---|---|---|
车型 | 哈弗M6 | 哈弗H6 | 长城CS75 |
长 | 4649 | 4600 | 4650 |
宽 | 1830 | 1860 | 1850 |
高 | 1705 | 1720 | 1695 |
轴距 | 2680 | 2680 | 2700 |
车身侧面的线条只能看到一点点上一代H6的影子,比如高耸的车厢。但其他细节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悬浮式的车尾符合当下的潮流。简单来说,哈弗M6整体保持了传统的都市SUV外观,而在细节上的打磨又更像是对这一车系的新定位。
哈弗M6的外部配置并不低,入门级别也拥有的卤素+透镜大灯,17寸合金轮毂+固铂公路轮胎,以及全系标配的无钥匙进入系统,都是哈弗品牌主打的“性价比”的体现。
内饰方面M6就要省事儿的多,直接照搬了上一代H6的经典内饰风格,标配的8英寸显示屏和简单的人机交互系统足够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使用需求,而在细节上,大量的储物空间也是对M6家用属性的一次提升。
用料方面,哈弗M6在皮肤接触到的地方也大多采用了皮革材质(人造革),一方面是增加舒适度,当然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提升车厢内部整体的视觉质感,让人“觉得”高级。
配置方面M6也和上一代的H6基本相同,全系标配的一键启动,8英寸大屏和盗号系统,以及主驾驶车窗一键升降功能同样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日常需求。而至于高配才拥有的自动大灯/自动雨刷,胎压监测等零散功能,之间的差价也仅有几千元。
哈弗M6的座椅很软,基本上和沙发差不多,所以支撑性并不强,但应对日常短途上下班来说却是个好消息,如果经常长途驾驶,猫哥建议还是买个硬点的靠垫比较靠谱。不过M6展现的空间属性是大部分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大尺寸下的大空间是M6的一大卖点。除了乘坐空间以外,后备箱的空间同样是可圈可点,放下3-4个人的出门行李不成问题。
驾驶体验从来不是SUV的强项,对于这种家用车来说猫哥也不便于对他吹毛求疵,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哈弗1.5T发动机虽然有逆向三菱的前科,但M6在驾驶的过程中涡轮迟滞并没有4G15T那么明显,反而是只要稍稍深踩油门就能感受到涡轮介入的感觉。这一方面归功于长城自身的技术改进,一方面则是6AT变速箱的换挡逻辑比较适合城市路况。
哈弗M6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并且采用了全系前置前驱的布局,和H6两驱/四驱的区分略有不同,显然m6更加倾向于都市驾驶。所以在避震的调校上也偏向绵软,过滤震动的效果较好,但高速刹停,避让信心有些不足,转向也不是十分的精准。不过从都市使用这个层面来说,这些问题也不会被太过于放大。
其实综上所述,作为哈弗M系家族的第一位成员,M6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哈弗的一次产品线布局,他们将H6,WEY vv7产品向上推行,去和合资品牌的10-20万区间产品做对抗,但对于他们生根起家的8-10万价格区间,则需要一款单独的产品来继续保持占有率,那么直接拿老H6的芯套个新壳子就是最好的选择,8-10万的价格正好扼住了合资品牌无法企及的市场,还保持了原有的品质。这种策略或许还会催生其他系列的出现,譬如M2,M7,M8等等。哈弗在SUV这个领域的大哥地位,将会被再一次巩固。而M6就是他的排头兵,借着H6的一贯口碑,相信M6的销量并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