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品牌发布了,有点晚,也许有点弱小,有点弱不禁风。可我们还是来了,带着蹒跚的一步,带着小小的梦想。也许您暂时看不到我们的成功,也许过程中我们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们需要您的呵护和包容。”
当郑兆瑞在台上念起这段话时,台下不禁有人发起了“暖男”的感慨——以保守闻名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资温情了?
没错,这正是凯翼汽车的定位:有别于传统汽车,定位90后的消费人群,做智能互联汽车的新生代表。
8月28日下午,奇瑞控股旗下的新生汽车品牌——凯翼汽车在成都揭开面纱,并发布了一款SUV概念车。发布会现场,凯翼汽车总经理郑兆瑞并没有大谈凯翼领先的技术云云,反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互联网对汽车制造业的改变”、“90后人群的消费观”,以及“智能互联汽车该是什么样子”这些略显宏观的命题上。
凯翼汽车正是业内传说已久的奇瑞江北项目。奇瑞元老陆建辉担纲董事长,年轻的郑兆瑞主抓销售。“凯翼”二字蕴含着凯旋之翼的意思。
但当前的市场形势并不算好,去年9月以来,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连续11个月下滑。受外资品牌产品价格下压的冲击,长城、比亚迪汽车等诸多自主车企今年上半年都出现了利润滑坡。
凯翼作为新生的品牌,不具备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没有用户基础和成熟的渠道,陆建辉和郑兆瑞凭什么认定凯翼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
发布会现场,郑兆瑞详细介绍了凯翼独特的定位和突围之道。
首先,产品对应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以大屏、智能、互联为特征,响应年轻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当然,初期产品价格也会比较亲民,第一款车将于今年底上市,是一款售价大约5万元的A0级轿车。这样的产品定位让我想起一则笑话:
列车上乘客都低头摆弄着手机。渐渐地有一部分乘客放下手机,满怀惆怅地望向窗外:他们手机没电了,他们是iPhone用户。 列车又经过几站,又有一部分乘客放下手机,满怀惆怅望向窗外,他们是Android用户,他们第二块电池也用完了。突然打雷了,车停了, 部分乘客举起手机,砸开了车窗,他们得救了,他们是诺基亚用户。时间很久了,救援的人还没来,夜幕笼罩,人们陷入黑暗和恐慌中,突然附近传来震耳欲聋的《爱情买卖》,一个大哥举着和探照灯一样的东西将前方照得通明,他们是勇敢的山寨机用户。
不可否认苹果等大品牌在手机市场的统治性地位,但带领更多人民走进移动互联生活的却是价格低廉、性价比高的国产机和山寨机——对应三四乃至五线还未充分开发的汽车市场,凯翼又何尝没有机会?
其次,凯翼采用轻资产的商业模式,不会在生产设备方面进行重投资,而将主要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方面,生产方面通过委托代工和租赁模式,充分选择和利用国内现有产能进行生产。
过去,汽车企业主机厂的标志之一就是拥有发动机生产线以及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这些工厂的投资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汽车成了一个重投资的行业,高门槛影响了汽车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而且中国汽车业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产能,使得凯翼轻资产运作模式变为可能。
再次,充分利用电商,对传统4S店模式进行变革。凯翼将探索互联网与实体店相配合的全新销售模式,并对传统的4S店进行变革。
在增长型的市场,理论上任何品牌和产品都具备市场机会,前提是战略精准、执行到位。执行环节,经销商招募是关键。凯翼的做法是改变传统4S店的模式,允许销售与售后维修分离,其中销售展示扎堆目标市场的核心商圈,服务站布置可以在稍远的城区,这样降低了经销商投资成本,又使得销售网点可以布置得更密集,销售人员与消费人群距离更近。
最后,凯翼还将首次在汽车行业尝试让消费者参与研发,“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将是企业研发的原则和方向,凯翼将与消费者共同研发”。
凯翼的这些做法不禁让人想起手机行业的小米,两者的共通之处包括外包生产、从购买力相对低但庞大的人群切入市场、让消费者参与产品开发,充分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凯翼仍然是地方国企属性,但它去除了部分国企在出于政治目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做法。“凯翼做市场的老大,也不做老二,不过度追求销量规模,我们只追求在细分市场中获得用户的尊重。”郑兆瑞说。
郑兆瑞有一个“小梦想”,但其实这个梦想一点也不小——凯翼将会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汽车技术结合起来,向消费者提供更具智能互联功能的汽车产品,汽车将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成为移动互联终端。(一猫汽车网 文/唐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