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用车 > 正文

研发智能车的目的原来是这些

2014-12-04 17:29:10
       说到智能车,许多人一定想到了电影《机械公敌》中那辆造型十分特别科幻的奥迪RSQ,电影中看到此车行驶并不需要车轮,类似悬浮式的行驶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更有,车辆完全了解司机的意图,并不需要司机的人工介入,司机可以在车内看报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在人们印象中的智能车。

       在体验沃尔沃S60L后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智能车并不一定拥有类似概念车般科幻的外观。我们需要智能车的目的是什么?智能的出现为我们的带来怎样的生活?


●减轻驾驶负担


       我们操控车辆过车中需要的步骤越来越少,最典型的是手动挡到自动挡车型的演变。在1940年自动挡变速箱还没有量产前,人们均使用手动挡变速器。车辆还是化油器时代,每次起动汽车均需要踩踏离合器后进行挂挡,如果怠速转速不够还需要调整风门。


       如果把这样的手动挡车型放在如今城市道路中行驶,无疑许多人都很难适应。每次堵车都要踩踏离合器,特别在上坡期间堵车,如果司机一不留神则可能会发生意外。使用了自动变速器的车型,司机无需分神去踩踏离合器便可以进行较高难度的斜坡起步。

       除了换挡机构的变化外,转向机构也在变化,大家开过没有转向助力的车型吗?当然,许多货车司机都有经历过,在乘用车方面,液压助力以及电子助力的加入无疑使得车辆转向更加轻松,这就是一个减轻人类驾驶负担的过程。


提高安全


       车辆的“智能”更多的是为人类服务,除了我们车辆部件的控制从前期手动到电动,如今还加入了很多的电子控制系统。这些电子控制系统的出现能够减轻人们的驾驶负担外,还提高我们的行车安全性。


       在车载电子系统当中,我们最常听到的是ABS、ESP、安全气囊等等名词,它们是在车辆行驶状态的变化基础上研发出来的部件。例如,以前车辆在急刹车时,车轮会抱死并导致方向不可控,进而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避免这样的交通困局,ABS防抱死系统便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就是让司机在急刹车时候车轮不被抱死而保证车辆方向可控,避免事故发生。

       再如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它的出现就是避免了车辆在紧急转向的情况下出现转向过度,常见的情况就是甩尾。甩尾的动作在日常的驾驶中被列为危险动作,这些动作一般出现在赛道中。因此,欧洲规定新车一定装配ESP,而国内由于国情没有达到成熟条件,因此并没有相关政策的出台。

       话说回来,这些装置的出现均没有通过人工去控制,其都是车辆电脑根据实时路况而自行作出反应。这些智能系统无疑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而出现,其中心也是为了保证本车车内成员的人身安全。


提升整体道路安全


       以上提及的安全系统作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仅限于本车和本车成员之间。在我们生存的社会当中,汽车的存在有利有弊,汽车数量的庞大导致交通道路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我们新车道路就出现了各类的界线和限速规则。


       为了应对各种交通规则,不断有汽车厂商进行各种道路安全系统的开发。在2013年奔驰发布了一套名为“car to x”的技术,其可以让车辆能够与其他车辆或其他交通设施互换信息,并帮助驾驶者提前做出决定。“Car to X”中的“X”代表许多东西,例如Car to Infrastructure (车对交通设施) 、Car to Home等,不仅仅是Car to Car车对车的互联。这套技术简单说就是一个透视系统,在车辆行驶范围内接收附近环境道路或者车辆所发出的状态信号,并通报交通情况。

       除了奔驰外,宝马、大众都有自己一套的“Car-to-X”联网技术。这样智能互联产品的出现,其基础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安全性。


效率为先


       有些朋友这认为,智能车就是一个大屏幕智能手机加四个轮子。那么如今的特斯拉不就是智能车了?其实真不是。如今对汽车的智能化更多地关注在“车机”上,增添了网络互联、语音控制等功能。这样的智能针对点偏向于车内的娱乐功能,例如语音控制歌曲播放,语音短信以及语音读报等等。其实,这只是智能车的其中一部分。



       如今越来越多汽车厂商配备了智能车载系统,例如福特MyFord Touch、雪佛兰MyLink等等类似的车载系统身上。我们可以通过语音来达到免除“手动”而控制某项功能。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功能达到查看当前道路信息,例如奥迪的MMI、宝马的Idrive、奔驰的comand、沃尔沃sensus系统等,当然如果你有手机也可以通过手机地图查看当前道路信息。

       我们能够通过车载系统可以查看城市街道或者主干道上的车流情况。这样的信息显示,其更重要的作用是指引司机行走更畅顺的路线,以让司机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智能车的诞生无疑帮我们提高在如今社会环境下的行车效率。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研发智能车的目的原来是这些

2014-12-04 17:29:10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