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通用汽车将携带庞大阵容出击北美车展,包括全球CEO、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济济一堂为全新车型揭幕。这预示着,从2009年宣布破产重组以来,这个曾经全球第一的汽车巨头,经过五年时间的历练,终于凤凰涅槃。一猫汽车跟大家一起重新回顾一下其重生破产的五大原因,或许对中国车企和相关从业人员或许能有些启发意义。
回顾到2009年6月1日的儿童节,这是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一个刚刚庆祝自己百岁生日的企业,一个曾经连续70年雄霸世界第一交椅的企业,一个伟大的偶像级企业--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rp.),宣布破产保护,将自己书写进了历史中去。此前的2007年,通用汽车巨亏387亿美元。和通用相同命运的还有不久前宣布破产重组的克莱斯勒,在庆祝自己的85周年庆的时候,克莱斯勒也宣告了自己的终结,后来被菲亚特重组。
通用破产的原因很多,一猫汽车大致分析了一下,可以分成五大原因。
一、品牌太多
某种意义上而言,通用更像是个资本运作型的公司。并购让通用轻易地得到了其它品牌,在鼎盛时期曾经拥有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霍顿、悍马、欧宝、庞蒂亚克、萨博、土星和沃豪等十几个品牌,这也帮助通用实现了巨无霸的梦想。
正是因为并购,种下了祸根。中国俗话说得好:船小好调头!通用这个巨无霸,在经历了巨额的亏损之后,加之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通用的命运更是雪上加霜。中国还有句古话:术业有专攻。尽管并购的也都是汽车,但是各具体品牌的车型,其产品研发和营销肯定是不一样的,多品牌考验汽车企业的整合能力,以及如何让各子品牌的优势能够充分得到发挥,这不仅需要更大的财力和人力支持,还需要避免出现所谓大而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
通用旗下众多品牌,可是能够为通用利润做贡献的也就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等极少的品牌,根据二八原则来看,也是这样,悍马、萨博、庞帝亚克和欧宝都成为了通用并购的累赘,只是所谓的做大做强。
反观通用的主要竞争对手丰田,仅有丰田和雷克萨斯两大核心品牌,生活的很滋润;另一主要竞争对手大众现今拥有上十大品牌,但各大品牌之间定位差异明显,并通过平台共享政策降低成本。
大众自称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运作"多品牌"的厂家,绝不是偶然的。中国部分车企已经意识到多品牌运作的弊端,如奇瑞、吉利已经开始收缩品牌了,但比亚迪、长城之类的企业有再做多品牌的冲动,小心哦!
二、太"北美"
尽管是个全球企业,但通用的重心集中在北美市场,后者在北美的销售占比不仅超过50%,95%的利润一度依靠北美市场。在2009年通用在华业务还不够耀眼,北美利润更是重要。这样,美国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造成灭顶之灾;反观丰田,在北美、欧洲、南美、东南亚、中东各地市场都有不俗表现,因而很容易分散风险。
目前,通用在华业务占比已经达到1/3,北美的比重也降至1/3,很好的分散的市场风险,通用汽车因而就健康起来了。
因此,对立志做全球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赶紧走出去吧!如果北美、欧洲、日本等市场还无法突破的话,先从东南亚、印度、中东、南美等地入手吧!毕竟,中国市场不可能永远那么红火,等中国市场停下来之后,你就来不及改变了。
三、太好高骛远
新能源车投入巨大,可连最基本的6AT今年才开发出来。
为了维持其全球最大汽车公司的形象,美国通用对开发新能源车可以说倾注了全力。从90年代起,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有声有色,据说仅一款氢燃料电池车就耗资10亿美元以上。
早在2003年,通用宣布,其目标是2010年之后成为第一家售出100万辆燃料电池车的公司。但是受氢燃料的大规模制取和社会化加氢站的建立的制约,直到今天,全世界只有1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在作示范性运行,数百亿美元的投入回报无望。
然而通用孤军突进,开发新能源车踏空了全球能源结构转变的支撑,在传统产品市场,尽管研发作出很大努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传统技术上,连最基本的6AT技术今年才开发出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刚刚开发出来,搭载在全新科鲁兹车上,对手的大众已经开始开发10AT技术了。
中国的一些汽车厂家,新能源车技术喊得比谁都响,可大家都知道,目前,市场需求的绝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汽油车,不要在新能源车春天还未到来时,死在半路上。
四、太注重短期效益
都说美国人是现实主义者,CEO都是财务、销售出身,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的产品规划,通用汽车破产时的CEO瓦格纳是销售出身,接替瓦格纳的韩德胜是财务出身,通用更多的高层人员是销售、财务出身,他们只要在自己任期内,公司财务报表好看,公司短期效益,那管你将来怎样。现在的女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是产品规划出身,通用似乎因而走上了正规。
中国车企的领导不要嘲笑通用的前高管们,你们的问题更严重。因为你们更多的是销售出身,"数字论英雄"的作风更严重,根本没有产品规划的概念。
五、大企业病
在破产之前,通用汽车就像是个失血过多的巨人,染上的了严重的打企业病。首先,通用汽车的人力成本非常高昂,使其竞争力不断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具有成本优势的竞争对手相比处于劣势。美国的工会太强势了,对工人利益的保护也很负责任,人均成本超过日系车企30%,降低人力成本是件很难的事。通用汽车也想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但在强势的工会面前,没有多大进展。
通用汇报层级多,市场反应迟钝。更为可恶的,时任CEO的瓦格纳开着私人飞机前往国会求助,当然会遭到断然拒绝的后果。
中国的车企还未长成大企业,可已经染上了"大企业",活动越高越奢华,非五星酒店不住,活动不花个上千万元就好像对不起自己品牌一样,官僚化作风日趋严重,不要忘了通用倒闭的后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