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评车 > 正文

为双离合点赞 测试新款奥迪A6L 50TFSI

一猫汽车网 2016-02-02 03:36:00 图片作者:王洋 郑雷

      这台3.0L机械增压全铝发动机并不算是"新玩意"了,在奥迪自家的S5等车型上都有装备,2014款A6L上也是使用的这台发动机。但此次改款针对发动机进行了一定升级,采用了缸内直喷和歧管喷射共存的混合喷射方式。

      变速箱采用了奥迪S tronic,听起来很陌生,其实就是奥迪的双离合变速箱统称。一提到奥迪的双离合变速箱,估计很多人都以为它是改了名的DSG,其实并不尽然。在奥迪A1、A3、TT等横置发动机产品上使用的S tronic确实是源自大众DSG,但纵置发动机车型所使用的双离合变速箱可就和DSG毫无关系了。S tronic是湿式结构,它的架构和设计仅面向于纵置发动机,比DSG更高效,且平顺性也提升明显,但至于耐用性和可靠性,目前还无从考证。

      混合喷射在近几年被大量推广,丰田的D-4S和大众的第三代EA888都使用了这种技术。歧管喷射的加入弥补了缸内直喷的一些弊端,如:积碳较多、高温及冷启动时效率低等,对整个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耐用性可靠性有一定的帮助。在之前雷克萨斯RC F的评测文章中,也为大家介绍了发动机奥托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原理,而混合喷射的优势也和其类似。将两种方式合二为一并各取所长,弥补各自的不足。

      这台变速箱的表现简直令人吃惊,它真的太出色了。说个真实的例子:在与新款A6L接触前几天,我跑遍了各种路况,一度以为这是一台CVT,且非常肯定这是一台CVT,它真的太平顺了。在S挡起步时,几乎没有任何迟滞,这感觉就像是在开特斯拉,强大的推背感瞬间袭来,没有打滑也没有延迟,两个字——“痛快”。平稳驾驶时更不必说,换挡几乎没有顿挫冲击,乘客丝毫察觉不出正在工作的变速箱,真正做到了大众早年间所宣传的"丝般柔顺"。

      由于采用了机械增压的方式,这台发动机的输出非常线性,而且没有涡轮增压的涡轮迟滞现象。动力输入几乎做到随叫随到,但并不突兀,不会给人"一窜一窜"的不适。这套动力系统提供了十足的舒适性,非常符合A6L的定位。但是,发动机怠速时的震动很大,同样让人感到意外,从级别和结构来看,它本应做得更好。

     A6L提供了多种驾驶模式选择,包括:经济、舒适、自动、动态和自定义。在不同模式下,变速箱的换挡时机、悬架阻尼和转向助力都有一定的差别。在经济和舒适模式下,油门踏板的反应很迟钝,动力输出非常迟缓,在这一模式下毫无刺激可言。相比之下,动态模式的的动力输出更加直接、激进。但A6L毕竟更偏向于舒适性,即便在最为运动的模式,它依然很安静。另外,悬架支撑性出色,紧急变线也不会有太大侧倾。我唯一不满的一点是底盘的隔音,比5系要好,但不如奔驰E。

测试天气:晴  -5°摄氏度

测试场地:封闭路段  沥青路面

加速:变速箱带有弹射起步功能,一切都变得简单无比。ESC无法完全关闭,但可以激活弹射起步。踩住油门踏板,转速会维持在3000rpm,松开刹车,大约有一秒钟的真空期,之后车辆飞奔而出,动力爆发。变速箱前两挡明显是疏齿设定,50km/h升入2挡,转速掉的厉害,导致一定动力流失。最终,三挡破百。整个加速过程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太多动力损耗,悬架支撑性很好,车身有一定的“抬头”现象,不过作为一台主打舒适的轿车,这一点在情理中。

刹车:刹车成绩实在是出乎意料,36米的成绩已经逼近超跑了,这充分看出奥迪在车辆调校上的功力。车辆在激烈状态下,轮胎一直保持良好的附着力,这是奥迪一直以来的优势。

导航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为双离合点赞 测试新款奥迪A6L 50TFSI

一猫汽车网 2016-02-02 03:36:00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