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老化
观察轮胎胎面以及胎壁上的纹路,如果普遍出现裂纹则表明轮胎已经老化严重。此时虽然行驶公里数不长或是使用时间不久,但是仍然需要及时更换。否则老化的轮胎由于胎壁强度减弱,容易在高速行驶中因为温度上升容易发生爆胎危险。
磨损严重
每个轮胎胎面凹槽处都有一个磨损极限的标识,这个标识厚度大约2mm左右(准确值1.6mm)。专业的轮胎店建议,轮胎厚度磨损至距离极限标志有两个极限标志高度时(也就是3.2mm),应当频繁检查,有条件建议进行更换。
起包变形
轮胎出现起包变形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现起包变形的情况,最好第一时间去专业维修店进行检查处理,一般情况下都建议更换轮胎。轮胎出现此类情况证明轮胎内部的金属线圈已经变形或断裂,如果继续行驶则极有可能发生爆胎危险。如果鼓包的是前轮胎,而且距离维修店较远,可以更换至后胎,甚至可以更换备胎,以免发生爆胎等导致失控现象。
轮胎扎钉
一般扎胎,很多人都会不留意,即使看到了,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直接撬起钉子。当然,如果有备胎可更换的情况下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的话,建议还是保持原装。轮胎在扎钉后不会迅速漏气,只会慢慢泄气,即使你不管他跑个几十公里再到维修店补贴也不是问题。不过如果同一轮胎屡次被扎,能否频繁的补胎呢。专业人员向我们介绍,一两次的补胎不会影响轮胎的使用,但是超过三次之后,出于安全的考虑就建议更换轮胎了。因为当高速行驶时,轮胎内温度升高,损伤过多虽已弥补,但是仍然增加危险出现的几率。
轮胎保养
在长途旅行或者行驶至5000公里时,需要对轮胎进行一定的维护,而这种维护并非如车辆那样做保养,而是简单的把一些藏在胎纹里的石头清理出来,这样可以保证轮胎最大面积接触地面,确保制动效果,同事也能延长轮胎的寿命。
检查胎压
正常情况下轮胎的合理胎压应该保持在2.3bar左右,具体数值在车上以及说明书中都有提示。当然在一些特殊路况下,胎压可以进行微调,比如频繁行驶于崎岖路面或乡下路面,可以适当调高,减少人为损坏几率。高速行驶轮胎胎侧变形的几率加大,温度升高,此时胎壁要比接触面更脆弱,调高一些胎压可以使轮胎接触地面面积减小,抑制过热,同时使轮胎整体刚性增加,胎壁变形的幅度尽量减小,避免危险。而在高原地带,环境压力本来就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低一点胎压,以免压力过大而发生爆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