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限牌,对于汽车厂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比如上海每个月私车额度只有1万台左右,如果某个车企能在上海抢到每月1000台的销量,相信销售部的老大一定会在睡梦中笑到半身不遂。北京、广州、深圳、贵阳、杭州等限牌城市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由此正应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那套策略——农村包围城市乃上上之策,广大农村,大有可为!很多在车迷眼中毫无亮点的车型在中国偏远地区如鱼得水——没有高大上的广告,不谈什么Style,存在即道理!凭借“在农村站住脚”的革命战略理论,一些车企活得远比大多数汽车爱好者想象中的更为滋润!
能占领中国乡村的汽车,绝非以安全、设计、动力或操控为第一诉求,而是以价格和实用性作为绝对导向。五菱宏光正是这一理论的典型案例。无论是价格竞争力、路况和油品的适应能力,还是装载实用性,或是保养维修的便捷程度,五菱宏光均达成了极佳的平衡。想当年面包车市场的老大还是昌河,柳州五菱被上汽通用收购之后就完成了最不可思议的逆袭,由此可见上汽通用的营销能力之强大!
整个2014年,上汽通用旗下单单一个五菱宏光,销量就高达75万辆,平均每月销量6.25万辆——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是一个每两分钟就能卖出三辆车的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市场2014年销量排行榜中占据第一位的上海大众朗逸,全年销量仅有五菱宏光的一半而已。在2013年的通用财报上,五菱宏光就已经称为通用旗下全球销量最大的车型——没有“之一”。对于美国人而言,五菱品牌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因此,有人将五菱宏光称为“继桑塔纳之后的国民车”;如果从自主品牌意义来看(五菱品牌最初是国有自主品牌),说五菱宏光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民车也毫不为过。
如果将五菱宏光、长安之星、东风小康等微面视为低端产品的话,那么宝骏730无疑是五菱试图打造的“高端产品”,每月3万辆的销量也很能说明问题。宝骏730的市场定位相当独特,也相当准确——既具有普通微面的实用性,也有更好的卖相,价格还说得过去。其实就根本而言,宝骏730更像是一款MPV和厢式货车的“跨界版”车型,因此在农村市场迅速崛起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到底,这类两厢微型车在中国农村地区依然不怎么受待见,其原因和车辆本身的品质没有任何关系,消费者仅仅认为这类车型是“小车”,而不是“小轿车”。传统三厢车在中国农村依然占据着绝对优势。这类车型在中国农村地区的热销,其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价格便宜,燃油经济性好;第二、技术成熟,维修保养不仅方便,而且费用低廉;第三、满足城乡代步的最基础需求……至于两厢车的空间灵活性,绝对不是这个消费群体主要考量的要素。在农村地区购买这类车的大多数都是观念更为开放的年轻人。
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农村汽车市场是自主品牌的天下,绝对是大错特错的。这个市场的特征在于没有强烈的品牌度概念,低价以及用车经济性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如果大众Polo在价格上能和奇瑞QQ3持平,绝对热卖!对于这个市场而言,合资三厢轿车有着不错的吸引力,关键就是看价钱。因此,售价不超6万的低配手动三厢版雪佛兰赛欧成了这个级别市场中不多见,但是销量却高得出奇的洋标车——整个2014年三厢赛欧的销量接近25万辆。
作为国货中的精品轿车,吉利帝豪EC7在中西部地区可以被称之为最受欢迎的“高级轿车”之一。定价合理,用车经济,外形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帝豪EC7的成功之道。在偏远地区的紧凑级轿车市场中,除了帝豪EC7、比亚迪速锐、长安逸动等自主车型的销量也相当不错,在和合资品牌的抗衡中,农村市场堪称是自主品牌的最后一块阵地。
最后还有一款在中国农村不得不提的车,就是手扶拖拉机——好歹咱也是如假包换的机动车不是?和其它在中国农村常见车型不一样的是,闲置状态下的手扶拖拉机只有两个前轮,后面两个轮子则属于绝对意义的“外挂”——可耕田,可运货,婚嫁能添喜,白丧可帮忙,除了不能上天下海,简直可以被称为是陆地霸王!论扭力,吉普牧马人安可一提?论转向比,莲花Elise滚到一边!除了速度慢一点,几乎毫无缺陷——再说了,中国农村的乡间土路,就算是法拉利来了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