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在2012年3月份生效,根据规定,接送小学生、幼儿的校车应当使用专用校车,接送初中生可使用非专用校车,过渡期3年。
而现实情况则是,在《校车条例》实施已经三年有余的情况下,还是发生了广西幼儿园校车入水致2死的事故。
而校车事故远不止这一起,据相关人士统计后发现,在此条例颁布后至今关注度较高的校车事故共发生了22起,而条例颁布前两年半的时间内关注到较高的有统计的校车安全事故也是22起,为什么条例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呢?
这折射出中国校车发展现状的主要问题,下面谈下安全猫的认识。中国校车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不使用符合条例要求校车问题
2.部分校车质量问题
3.校车司机问题
4.校车乘务员/随管员问题
5.中国校车发展前景问题
根据条例要求,校车分为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专用校车就是从设计开发都是为了针对校车这一中心的,比方说大家目前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的街上跑的黄色校车。非专用校车就是可以利用其它营运车辆代替校车,但是无论是哪种车辆,都必须有营运资格和校车车牌。前面广西幼儿园事故中的所谓校车经调查并没有营运资格,更不用说什么校车车牌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里只谈主要的几条,首先是,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不负责,因为条例当中规定如果发生事故,相关政府官员和教育机构负责人要承担责任,这也造成部分地区本该负责推进校车的人反而掉链子,不热心,就是怕承担责任。
然后是,经费问题,一辆专用校车的平均购置费用在30万左右,而中国校车主要面对的是三部分学生,他们是民办学校学生、幼儿园学生和农村学生。其中,民办学校经费较充足,另外也为了显示学校实力,通常会自己购买。幼儿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面临着无校车可坐的问题。这其中,农村学生面临校车问题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实行大地区合作办校,学生往往离学校比较远,对校车的需求更大。
最后是条例漏洞问题,条例里规定有三年的过渡期,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车发展的滞后。
以美国校车为例,同样是有多重模式经营管理,甚至很多都是民营企业在经营校车业务,但是政府的管理和对安全的苛求却是事无巨细,这是只盯着GDP的中国各级别政府机构需要学习的地方。
黑龙江省大庆市天骄自用车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7月购置的8辆“黄河牌”校车,行驶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全身都出了毛病”。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敦促企业对相关问题产品实施召回,并进行检修检查。
其实两年前也就是在条例刚发布的时间,国内一大批企业迅速上马了校车项目。问题是,国家对校车质量和安全标准虽有文可依,但实际上非常的简陋。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的所谓专用校车其实是以前的商用客车改造而来。再有就是国家指定的质量标准其实在安全理念上距离校车使用时间长的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比方说美国很多州已经不要求小学校车必须配备安全带,而是转而要求车辆坐垫和靠背必须有足够缓冲能力,这是考虑到安全带其实是可能会对年纪过小的孩子造成伤害,而且在起火时有可能延误逃生。
根据条例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无犯罪记录;
(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而这些要求看起来其实就是公交车司机的要求,校车司机因为特殊的工作对象,必须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才行。比方说,最基本的,校车司机需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毕竟他需要边开车边顾及到乘车学生的安全。而条例里对一名专业的校车司机应该进一步具备的技能技巧并没有任何规定,也没有提到相关部门有义务对其进行培训。
而现实生活中,校车司机往往是随便上岗,并没有什么监管。安全猫身边就有朋坐校车司机的工作,而他开的就是一辆11座的金杯。他的驾驶技术,安全猫只能说还过得去,但是说到与孩子沟通,他就完全没有任何技能技巧可言,也没有过相关培训。这里就要求,建立完善的校车司机培训和监管机制。
校车乘务员或者叫随管员,这个职位也非常重要,条例里把这个人员乘坐随车照管人员。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学生上下车时,在车下引导、指挥,维护上下车秩序;
(二)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饮酒、醉酒后驾驶,或者身体严重不适以及校车超员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
(三)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四)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
(五)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这个乘务员同样需要专业知识的培训,而目前国内大部分这个乘务员都是由学校老师兼任的。回想起前段时间一辆载满学生的大巴车因为司机酒驾被查,而随车就有几名老师,几名老师在发现司机酒驾的情况下还默许起开车,这也说明不是专业的乘务员,其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也成问题。
反观在美国,这个乘务员跟司机一样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才能上岗,并且培训内容少不了安全驾驶、安全救护和怎么与学生交流等等内容。
5.中国校车发展前景问题
据统计,目前美国幼儿与中小学生(5-19岁)占全国人口20%左右,在6000万人左右,约有54%的幼儿与中小学生乘坐校车上学。而其校车保有量在45万辆左右。而中国,保守估计校车市场容量在87.5万辆左右,而目前我国标准校车的拥有量为1万辆,市场空间大。
但相关的车辆安全标准、驾车随车人员培训和管理、校车的管理、校车相关路权等等标准还是处在雏形状态,对规范整个校车运作来讲指导作用远远不够。我们不能靠所谓的企业良心、司机良知、乘务员责任心还有孩子们的自觉和路上其他司机的主动来保证学生们的安全,如何尽快细化并落实这些问题是有关交通、教育部分负责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或许美国等国家的校车运营现状可以拿来作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