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传这样一句话,EMS不努力,成就了顺丰,银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宝,通讯不努力,成就了微信....出租车不努力,成就了专车。不过,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来说,有些地方的出租车虽然依旧不努力,但钓鱼,恐吓,殴打,成了他们妄图扳回一城的方式。
天津的出租车钓鱼专车司机事件,闹的沸沸扬扬,专车司机遭出租车司机钓鱼并殴打,而专车司机再进行报复,导致最终演变成民警也难以控制住的百人冲突。而这一切的根源,要从天津本身的出租车系统说起。
笔者曾因公往返过天津站和塘沽站数次,可在偌大的塘沽火车站,出站口并没有正规的出租车排队等候区域,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章的停放,司机直接下车进站揽客。多客拼车本无可厚非,但收费并不比单人单程便宜,反而议价后隐隐有略高于打表价格的情况发生。而在大街上,出租车拒载情况相当严重,堵车,目的地太近,甚至是目的地太远都有可能遭到拒载。长此以往,市民包括游客的出行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这个时候专车软件的出现,无疑是顺应需求的产物。
而反观北京,由于运营公司很早就实行了相当严格的出租车运营办法,拒载,拼车,绕路带来的就是直接的停运处罚,所以市民对出租车的体验好感度和信赖程度一直不错。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并未对专车产生过大的抵触情绪和经济冲突,两者得以相对和谐的共存,而消费者出行也可以拥有更多元的选择。
即便如此,在法治社会,车辆行驶本上的一行“非营运”红印,就完全可以让这个本就游离于合法边缘的行业受到来自官方的质疑,而官方的质疑,几乎就等同于制裁。
2014年沈阳地方政府率先发声,认定“专车”服务非法,而后北上广地区都对专车运营的合法性做出了判断,北京交管等部门也陆续在乘客流量较大的飞机场,火车站进行现场执法。看上去是拿定主意和“非法运营”做个了断。
可将近半年时间,专车服务非但没有被取消,反而在更加旺盛的需求力带动下,不但在高端专车市场迎来了更大规模的融资,甚至连神州专车这种“正规军”也加入其中,而近期更是衍生出了更加廉价的“快车服务”。
我们有理由猜想,在现有规定的框架下,专车合法化尚且难以实现,但职能部门也并非强势的要直接把专车服务扼杀在摇篮,否则禁用一个App,这一切不就解决了么。而交通部长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两会中所提倡的“拼车出行”。也证明了这种汽车共享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故此,禁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是目的。
现有市场上,除了正当强势的专车以外,各种类型的拼车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如专车当年一般,闻风而至的风投,融资也把这个更加趋向“合法化”的领域看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