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车,大部分消费者会认为日本车不安全,车皮薄不耐撞。而中国消费者的这种评价也传到了日本人那里。
前段时间,日本的一些网站和论坛就出现了中国人认为日本车不安全的相关内容,这也在日本网友间展开了激烈讨论。对于中国人认为日本车不安全的看法,日本网友是如何评论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在中国的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本把一流的产品卖给欧美,二流的产品自己拿来用,三流的产品卖给中国。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日本产品是偷空减料的三流产品。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车的车皮薄不安全,如同棺材车一样"。日本车真的不安全吗?中国人为何这样说日本车?大家怎么看?
也许把钢板换成钢块应该就能满足中国人的要求了吧!日本车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生产方式上运用先进的电脑操控,在品质上有很大的提高!在汽车车身结构方面都是精准设计的,因此可以生产出高强度的车身。所以新款飞度的车身强度比RX7都要坚固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无论怎样和中国人解释,他们就不会明白吧。
这是民族性的原因,中国人这样评价日本车也是没有办法的。就如为何由那么多的金属零件制造的飞机可以飞向天空一样。无论怎么与中国人讲日本车多么安全,就是无济于事的,他们认为只有坦克才最安全。就像即使美国车那么费油,但只要是大型车中国人就认为是好车一样。
如今日本车的车身构造已经不用较薄的铁板,而是用高强度的钢板了,因此车身强度方面会更好。而且采用薄且强度高的钢板来制作车身是日本汽车生产商和日本钢铁厂家共同为汽车轻量化的发展采取的方法。不过听说中国人都比较喜欢大型车,像在日本没有人气的林肯,又开始在中国销售了。
我认为日本车追求的是在较小的车身内可以拥有较大的空间,比较经济实用。这就是本田宗一郎的"Man Maximum,Machine Minimum",即"人乘坐空间最大化,机器占用空间最小化"的理念。因此,日本车为了确保碰撞安全性,制造出了可以吸收冲击力的车身。在道路狭窄,大型车通行困难的东南亚地区,日本车很受欢迎,而在中国却恰恰相反。
如今,中国社会还是以汽车来彰显社会地位的时代,还不是让驾驶汽车成为乐趣的时代。日本车与过去相比车门的确厚了不少。日本技术值得称赞的地方难道不是材料的使用方式吗?车身的轻量化虽然使车皮变薄,但强度并没有变弱。
在海外并没有销售的日本国产小型车在设计方面就没有考虑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身强度不高是事实。在海外销售的汽车的车皮薄,是考虑到燃油效率方面,另外削减成本也是一方面。
在中国购买日本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况且日本车在中国也不算便宜,而且要买日本车的话,亲戚和朋友也会极力反对吧。
中国人虽然讨厌日本,但我想还是有购买日本车的理由吧。不管怎么说,日本车还是有它的优点的。价格方面肯定和中国车没办法竞争,所以相信选择日本车的中国人还是看到了日本车优秀的一面。换句话说,之所以选择日本车也因为中国国产车很垃圾吧(笑)。
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吧。在买车前都会做出一番仔细考虑的,最后会选择自己中意的品牌和车型。在中国,相比日本车当然还是德国车更受欢迎。日本车的话,丰田和本田比较受欢迎。丰田夺走了大众世界第一的宝座也是不争的事实啊。
购买日本车的中国人,就如春节期间来日本扫货的中国人是一样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反日情绪,但与便宜没好货的中国国产商品相比,当然会选择安全安心的日本商品了,这就是品质信赖感的差异。因此日本制造畅销世界的理由是共通的。
中国人对日本车的印象是:日本车在碰撞时,由于车身钢板较薄,所以容易损坏,安全性差。但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日本人,我从本田N360的时代一路走来,我认为中国人的用车常识和日本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日本人认为日本车在碰撞时,由于吸能使得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程度可以降到最低,而且还可以降低对行人的伤害。而中国人考虑的是车身钢板是否结实,是否不容易变形损坏,他们没有考虑到车辆碰撞时,冲击力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程度这个层面。
中国人认为钢板厚的车就是安全的车。所以沃尔沃的车是安全的,但沃尔沃已经被中国企业收购了。的确沃尔沃是最开始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大多都是想在短期决胜负的类型,中国企业看重的就是钱。
我认为日本车在中国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可能是竞争对手利用反日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买日本车。有些中国人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使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方法也是有可能的。和日本人相比,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感很低,对陌生人都是很冷淡的,而且如果买了日本车,会被很多人嘲笑。
美国专家曾指出,日本车对车身前后冲击力的执行标准是很严格的。但承受侧面撞击的标准会相对低一些。曾经有一位在车祸中失去妻子的中国车主起诉日本车企,如果车身侧面的碰撞强度也能和欧美车一样的话,他的妻子就不会死。其实,认为日本车没有采用高强度钢板的不只是中国人,连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车开始出口美国时,美国消费者也认为日本车的车皮薄,不安全。有一位美国作家曾在书中写到:日本车的车身钢板就如百威啤酒的易拉罐那样,太薄在事故中不堪一击。但是那是1960年的日本车。日本车企通过长时间的设计模仿和技术改良,如今车身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堪一击了,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在街头上的奔驰、宝马、奥迪的数量是日本国内的好几倍。价格虽然是日本的两倍,但依旧很有人气。别说是中国,就连韩国人也认为开德国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穷人是买不起的。不过在日本,穷人也可以买得起德国车。
中国网上说买日本车的人是卖国贼,买国产车的人是农民,买的德国车的人是愚蠢的暴发户,买韩国车的…难道中国人都喜欢美国车?为什么中国人的心胸可以如此狭窄尽然把日本车比作棺材车!那些从早到晚攻击日本的爱国青年们,你们又为你们祖国做了些什么?
车身薄又结实的车就是优秀的车吗? 用车身薄厚来评价一辆车的安全性已经过时了吧。为了汽车轻而结实,日本车企一般选用高强度的钢材料。而在制作高强度钢材料方面,日本钢铁企业的技术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日本车企在汽车制造方面使用高强度钢材料的比重确实比德国车企要低一些,大概在50%左右。而德国车企的高强度钢材料的使用率在70%左右。与轻而厚且结实(关键部位精心制造)的德国车相比,轻而薄且结实(所有部位均衡制造)的日本车在安全性方面是一样的。当然,日本车企在使厚的钢板变薄的同时,强度依然保持不变的技术还是很精湛的。因此在同样强度下体积变薄,在降低油耗的同时又能保持车身安全性不变,是日本车的最大特点。
大家都知道黄金也分18K和24K的吧,一般的金属如果作为合金来使用的话,会有不同种类区分的。就如铝一样,有可以使用在建筑上的铝材料,也有可以使用在易拉罐上的铝材料,当然钢铁也有很多种类的。通过厚度来判断钢铁的强度,这是100年前的做法吧。日本的技术一直在进步,但韩国和中国偶尔会盗取日本的技术也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日本车的车身的确较薄,也没有加入防撞梁,但这并不能代表安全性就低。日本车企在他国生产的日本车是符合他国的安全标准的。当然多少也会存在削减成本甚至是偷工减料的情况。因此会存在美国版车型和日本版车型加固材料不同的情况。不过,即使没有加固材料的日本版车型也是符合日本安全标准的,10年前还在骑自行车的民族怎么会了解日本车的精髓。
如果把车的外形做成坦克的话,也许中国人就会喜欢日本车了吧。我想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把车身强度与坦克来比较吧。
现阶段,日本车企还没有融入到中国社会。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汽车厂家始终以销售汽车为主,以在中国赚钱为目的。为了改变这种印象,日本车企需要多做可以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事,应该多与中国消费者进行互动。比如大众汽车,在中国做了很多如汽车运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展示方面的活动,中国消费者都看在眼里。大众提出的是要与中国社会一起成长的发展战略。因此,即使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恶化,大众汽车也不会被中国人讨厌或抛弃。
美国GM集团,对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援,因此能够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在中国消费者中也有较好的口碑。如果日本车企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即使中日关系恶化,日本车也不会被中国人讨厌吧,相信日本车在省油、安全性方面还是很具有竞争力的。
的确在燃油效率方面,日本车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日本车在安全性方面一直不被中国消费者认可这是事实。日本车在发生事故的时候,碰撞带来的能量可以被车身吸收,所以可以使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但在中国,这样的解释是不被认可的,中国互联网上有很多事故后被撞得破烂不堪的日本车照片。当然,车被撞坏了,但车内的人也许得救了。但中国人看到这些,就会留下日本车不安全的印象,这是对日本车设计理念的误解。
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是让车变得结实还是柔软是设计理念的问题。也许日本车企并没有很好地向中国消费者传达这种设计理念。而日系车的竞争对手们,容易利用这一点,对日本车的车身安全性进行攻击。因此安全性是中国消费者除了政治以外不买日本车的第二个原因。
其实你们都不知道中国人一旦对一件事物产生了不好的印象,那么改变起来会非常困难。不过,在中国的大城市,日本车还是挺多的。但在其他中小城市,大众和通用汽车比日本车要多好几倍,其次是中国国产车和韩国车,日本车的数量排在最后。
在中国,如果一个人说大众的车好,一传十十传百,结果大家都会说大众的车好。如果一个人说日本车不安全,那么大家都会说日本车不安全。另外,中国人不认可日本车还有一个人原因那就是价格不便宜,所以日系车要想被中国人接受,必须要把价格降下来,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买不起车的人还有很多。
我认为在中国销售的日本车价格高的一个原因就是零部件采购方法问题。日系车企在中国本土工厂生产汽车,并不选用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的配件,而是采用日本零配件供应商在中国当地工厂所生产的配件。简单的说就是,日本车企在中国依旧选用日系零配件商的配件。可是在中国价格便宜质量也好的中国本土零配件厂商也有很多,可日企车企就是不采购,这样以来汽车价格根本降不下来。
那是因为日本车企不相信中国本土配件厂商的品质吧。在中国,日系车企的销售战略一般以中高级车为主,而且很多日系车企都会认为与其增加销量,还不如在一台车上赚更多的钱。所以他们在中国市场更重视轿车的研发,注重更高的品质,当然选择日系供应商的零件会安心很多。
在中国,即使不买日本车,也可以有很多品牌的汽车可供选择。如果日本车真的不安全,那么买其他安全的车不就行了,在中国不会担心买不到汽车。所以日本车企为了抓住中国社会和中国消费者的心,一定要多投入销售汽车以外的力量。政治关系恐怕是中日之间永远需要解决的课题,而这个课题可能在这个世纪都无法完全解决。所以要想跨越这个难关,日本车企还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
以上就是日本网友对中国人认为日本车不安全的一部分评论内容。有些话比较偏激,这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对于日本车到底安不安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当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
汽车是否安全,取决于驾驶者。如果一个人开车不讲规矩,没有交通安全意识,没有法律法规意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儿戏的话,开日本车会不安全,开欧美车也一样不会安全,甚至开着一辆坦克,也会有掉下悬崖的一天。因此,每一个开车上路的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可以说每一辆车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