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主办的“2025年道路机动车辆有害物质管控技术研讨会”暨“ELV管理十周年”成果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进峰参加会议并作欢迎致辞。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化学品处处长杜科雄、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商品检验一处一级调研员刘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主任洪云等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主题演讲。会议由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主持,来自行业机构、企业及相关媒体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系统回顾了我国汽车有害物质与可回收利用率(ELV)管理十年成效,发布了系列研究成果,并正式启动了“中国车辆循环ID联合研究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绿色与循环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会议现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在讲话中指出,ELV管理是推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十年来,我国在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及技术路径落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绿色设计能力和产品回收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下一步,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与体系建设,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品与循环经济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讲话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进峰指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指导下,中汽中心携手行业企业推进ELV管理体系建设已取得实质进展。下一步将持续支撑完善ELV管理政策,攻关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创新,优化服务生态,凝聚社会合力促进汽车绿色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进峰致辞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化学品处处长杜科雄强调,要持续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有害物质溯源管理能力,降低产品环境风险。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化学品处处长杜科雄讲话
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商品检验一处一级调研员刘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同,优化进出口商品检验服务,助力中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合规。
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商品检验一处一级调研员刘晖讲话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主任洪云指出,ELV管理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实践,呼吁中国汽车行业继续深化与国际规则的衔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主任洪云发言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屹主持活动
四项重要成果发布,展示十年治理成效
会议正式发布了四项ELV管理十周年重要成果:《中国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ELV)行业研究报告(2016-2025)》、《全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ELV)法规应对指南(2025)》、《汽车行业有害物质管理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和《汽车行业有害物质管理优秀实践案例集(2025)》。
成果发布
中汽数据回收利用室主任庄梦梦在题为《中国“ELV管理十周年”进展及“十五五”趋势分析》的报告中指出,2024年车型总含铅量实现大幅下降,已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较往年同比降幅明显,与政策实施初期相比也呈现显著削减趋势,铅污染控制取得积极成效。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车辆的可再利用率与可回收利用率持续提升,均已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绝大多数车型的相关指标已满足欧盟RRR认证要求。“十五五”期间,应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拓展管控范围,构建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治理机制。
中汽数据回收利用室室主任庄梦梦作主题报告
21家企业29项案例获评ELV管理典型,覆盖七大方向
为推动行业最佳实践的复制与推广,会议举行了ELV管理典型案例企业授予仪式。经过专家评审,从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易回收性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一致性质量保障、检测能力建设、培训机制建立、产品出海经验七大方向,共遴选出21家企业的29项典型案例。
中汽数据总工程师张鹏为第一批获奖企业颁奖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史一锋为第二批获奖企业颁奖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周云飞为第三批获奖企业颁奖
获奖企业包括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亚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展现了我国汽车产业在绿色设计与合规出海方面的系统能力。
“中国车辆循环ID联合研究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照片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环节,“中国车辆循环ID联合研究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由中汽数据牵头,联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等首批八家行业机构与行业共同推进,旨在建立覆盖车辆设计、制造、使用与回收全过程的循环信息数据链,为实现精准溯源、材料循环和闭环管理提供技术基础。
中汽数据回收利用室专家刘力哲在解读行动计划时指出,车辆循环ID体系将围绕“标识一体化、数据可追溯、场景化应用”三大方向展开,为实现与国际循环护照机制对接奠定基础。随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综合业务部综合实验室主任李秋爽带来《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展和政策趋势》报告,解读了在源头替代、环境风险管控、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与实践。
专题研讨聚焦国际合规与材料创新,共商“十五五”实施路径
在下午的议程中,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广东)有限公司交通服务部副总经理李江分享了欧盟《新ELV法》的最新进展与合规趋势。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刘静榕系统介绍了中国汽车产品绿色循环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周云飞则深入分析了车用再生塑料的产业现状与技术趋势。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专家宁春燕、利安德巴赛尔聚烯烃(上海)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专家谢羽,分别围绕有害物质管控体系与再生材料技术路径分享了创新实践。
本次大会全面总结了我国ELV管理从“制度建立”到“体系完善”的历史性跨越。面向“十五五”,各方将继续携手推动有害物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提质增效,共同构建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