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在世界范围内有三样东西值得我们尊敬,它们分别是“德国汽车”“日本电器”“美国科技”。在我眼里,这三样根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用它们的文化感染你,让你通过它们的产品感受它们的文化魅力,这应当是销售的最高境界了吧。
曾经的中国邀请通用来华建厂,通用凭借一副美帝国主义的优越感拒绝了,政府转而邀请大众,大众来中国考察认为市场潜力巨大,当即与上海汽车联姻成立上海大众,然后首代“神车”桑塔纳面世。
这款车对刚进入“汽车时代”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这款车让中国人开始膜拜德国人,开始感受到德国人扎实的做工、务实的作风,不过那时候德国大众也的确足够老实。就这样大众凭借一款桑塔纳一款捷达击退了所有的入侵者,而捍卫大众的正是中国这些消费者。
最起初的大众虽然不人道但是很地道,做车辆的品质要求很高,这也导致了中国人民特别认可大众。据说当时上汽要修改一颗螺丝,都需要德国大众批准,把控不可谓不严。德国品质当然需要“高大上”的价格。可是这样的结果是2003年2004年大众出现了亏损,2005年大众在中国市场跌到谷底仅剩18%。德国人开始反思“咱们是不是要接点地气啦?”
还是得”接地气“
放手让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去做的结果就是搞出来两辆大众汽车不认识的大众车“朗逸”“宝来”,上汽、一汽鼓捣鼓捣再结合中国风水学弄了这两个东西出来,推向市场还真好卖。一下大众车来到了10万左右的区间,有品牌还有空间,神马配置不配置的都不重要,神马技术先进不先进的也不重要,咱老百姓买车关心那个干嘛,买个车开的舒服就好了嘛。这时候大众才发现,原来自己不了解中国人,只有中国人了解中国人。最好的拼不过最想要的。
问题谁都有 ”神车“也难逃
DSG变速箱和神奇的扭力梁悬挂,已经充分的证明了大众在新技术上的确需要完善。但我们对大众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神车”依然坚挺。大众一直加价,但并不是产能不够。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不是“德国标准螺丝”而是“先有大众后有车,我开大众我为天”的满足感。不是我要跟你玩减配,而是我和你们说“德国品质”你跟我说“便宜实用”。那我怎样保证你们心中的大众情怀。怎样圆你们的“桑塔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