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说吧 > 正文

柴静说的没错,但该开车还是得开

转载 2015-03-06 14:16:00 图片作者:车语

      柴静的纪录片,将雾霾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让人肃然起敬,当然也让我们更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

       雾霾,这显然目前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一段视频,一夜间超过1亿次浏览,而这段视频告诉我们:雾霾除了跟煤炭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还源自于我们每天行驶在路上的机动车。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势必带来对空气的污染,而拥堵的交通状况使得这种污染与日俱增。

(源自腾讯视频截图)

       对于这条纪录片里的许多数字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柴静自己对于车的态度确实让人肃然起敬:“我自己有辆车,但我除了老人、小孩、机场、医院这些特殊情况,基本不开,我先生每天也是骑车上下班。”

  柴静告诉我们她自己在身体力行,我承认自己也被这部纪录片震撼到无以复加,甚至下决心第二天开始要骑车上下班,可真到了第二早上起床就否决了这个想法。因为我每天开车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都要半个小时,如果骑车的话就意味着我要早起半小时,势必会让我一上午都无精打采,影响工作效率。假如出门拍个车或者有点突发状况,公交车和出租车也不是说有就有的。简单说,不开车必然增加时间成本,引起连锁反应。

不是非要开车,而是公共交通太欠缺。

  降低时间成本,相信这是很多有车一族购车时的初衷。如果堵车不是很严重,那自己开车上下班,怎么说还是要比乘坐公共交通更快、更方便一些,尤其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难以解决。

  以我目前生活的三线城市来说,早7点之前和晚7点之后,路上营运中的公交车就很少了,而地铁还在建设当中。于是为了满足上班出行需要,市民就不得不买车。而当地的汽车市场受到刚性需求的刺激,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油耗低、故障率低的一些入门三厢家轿市场表现极为出色。


       柴静告诉我们,东京人约80%的出行方式是轨道交通而不是汽车。但那是建立在东京轨道交通发达、便捷程度高于开车这个前提之上的,况且高额的用车成本(停车、税费等因素)推动了人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出行方式。而在国内,许多情况下公共交通根本达不到东京那么便捷,而开车显然更为合适。

  当然,我们还有自行车这种低碳环保的方式可供选择。可那只是短途合适,倘若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公司单位,花在路上的成本也就过于高了。

别动不动就打老百姓的板子。

  大家都选择开车,那势必就会带来堵车,就会带来更多的尾气排放。北京二环停车场,就是中国拥堵的一个缩影。这里参照同行的一组数据:东京一都三县有1500万辆机动车,是北京的三倍。但我们却发现东京的拥挤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起码不会比北京严重,而空气质量却要比北京好很多。



       我们的政府也意识到了拥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拿出来的方案不是限号限行,就是摇号买车。板子都打在了老百姓的身上,结果却收效甚微。堵车必然导致尾气排放成倍增长,所以城市的交通规划才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当然,雾霾或者说PM2.5很大程度上来自商用柴油车,而不是私家车。我们今天只是泛泛而谈关于私家车的“小问题”,对于“大问题”的柴油车尾气污染的治理,一方面必然需要提升油品质量,另一方面也得严格柴油车排放检测。这里不再赘述,柴静早已经在纪录片里告诉我们了。

  说点题外话:柴静的纪录片,将雾霾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让人肃然起敬,当然也让我们更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我所谈的一些观点或许比较片面,希望能与大家一同探讨。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柴静说的没错,但该开车还是得开

转载 2015-03-06 14:16:00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