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凯翼汽车的首款SUV车型正式下线,新车命为凯翼X3,定位于紧凑级SUV,预计会在2016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根据凯翼的规划,旗下的“C”系列为轿车车型,“X”系列为SUV车型,未来还将有定位中型和中大型SUV的凯翼X5和凯翼X7等产品。
说起凯翼,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它是奇瑞控股旗下的全新汽车品牌,成立于2014年3月,其中智能互联是凯翼赋予产品的核心特征,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的创新者。另外,凯翼汽车很有创新性的众包造车计划,突破了“闭门造车”的传统定式,实现了“用户思维导向”,在广众人群的参与和推动下,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年轻人群创造“智能、互联、实尚”的全新汽车产品体验,从而更大程度地满足目标人群最真实的需求。
纵观当下汽车发展现状,凯翼并不是第一个将互联网思维带到汽车领域的厂商,微软、苹果的造车计划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也早已驰骋在路上。不仅如此,国内的IT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将“造车梦”提上日程,继游侠汽车计划横空出世之后,百度、阿里、乐视等一系列IT行业的大咖纷纷提出造车的计划,汽车行业顿时变得异常热闹。
在此之前,汽车相关行业就在科技的发展中深受影响,从几年前的滴滴打车、优步等打车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打车方式,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商烧钱博用户,这些无疑都对传统形式发起了挑战。
汽车厂商并非喜欢传统,只是传统发展是最安全可靠的,人们追捧新兴事物,因为新兴技术带来超前体验。回想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时,行业巨头的诺基亚还嘲讽一个功能键的设计,时过境迁,智能手机短短几年的发展就让昔日老大惨遭收购;汽车的发展也从曾经单一的汽、柴油驱动发展到如今混合动力、纯电动驱动等多种方式。这样看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变革也许就是发展的趋势。
从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来看,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智能互联网方面,互联网公司无疑有更多的技术积累,特别是特斯拉的推出,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汽车,对于智能互联网市场有巨大教育作用。
但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造车思维已达到浪潮之巅,但大多互联网公司在独立造车方面却停留在毫无经验的谷底。汽车是一件精密而复杂的工业产品,不同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汽车对可靠性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最多降低用户体验,而汽车上的任何故障都可能造成事故和死伤。小到车灯、雨刮的耐久度,大到车身结构的安全性,每一部分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来确保万无一失,这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这方面的素质是普通IT公司所不具备的,科技公司就算能绕过传统内燃机的技术需求,也不太可能实现电动汽车的弯道超车。
从智能手机发展来看,虽然现在基于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已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不可忽略的是要先有一台智能机,这是一个有先后顺序的堆栈结构,特斯拉的成功并非能轻易复制的,在当下汽车发展中,互联网汽车的发展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算是最稳妥的。
放眼当下互联网造车,多数互联网企业还是选择了与传统厂商合作的开发方式。今年3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共同宣布,将合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广州车展前夕,大众汽车宣布与百度携手,向旗下车型引入车联网系统百度CarLife;北汽也推出与乐视合作的新能源车EU260,搭载乐视Ecolink系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做好各自擅长的领域才更现实,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造车都将采用合作开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