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半个月前,有位先生用整整50页的PPT向媒体证明了“现阶段电动车对于减排毫无意义”。
这位先生叫做人见光夫,是马自达Skyactive(创驰蓝天)技术的创始人。
而Skyactive技术核心中的“均质压燃”和“稀薄燃烧”则被看做是未来内燃机的发展趋势,但这两样技术至今还无法被彻底实现。
这无疑是一个“研究未来技术”的人在证明“未来技术”对现在是毫无意义的。
不过上述的事情和我们下面聊的关系不大,只是从不那么科学的角度来看,“诺贝尔哥”之所以能火,是因为他满足了普通民众阶层谈论那些看似只能是“高等知识分子”讨论的学术话题的可能性,其实这和草根歌手唱上春晚舞台并没有多大的本质区别。
其实特斯拉也是个草根,至少和同为新能源领导者,根正苗红的丰田相比,特斯拉不过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IT公司而已,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底气十足的说上一句:
特斯拉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有人说特斯拉的梦想是“快”,就连官方通稿上也充斥着这样的观点,但我认为不是,全新的Model S P90D在疯狂模式下,输出的电流速度是平常的三倍,换而言之,如果你想快,那么特斯拉就成了一台续航150km玩具,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
有人说特斯拉的梦想是“0排放”,因为官网上就明明白白的写着“Zero Emission",但我也不这么认为,按照人见光夫先生的说法,从目前的能源结构来看,发电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并不比汽油车少多少,我认为特斯拉不会不清楚这一点,所以真正的“0排放”,也不会是特斯拉真正的梦想。
那么只剩下最后一条了,赚钱,这个庸俗不堪的梦想。不过按照连年亏损的特斯拉,依然不肯提高其产品售价——哪怕是在土豪云集的中国,美国售8万刀的特斯拉,算上3万刀的关税居然只在中国大陆卖不到折合12万刀...还给免费充电?看上去这并不是个生财的路子。那么还要幸好,特斯拉不差这些钱。
那么特斯拉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我们或许能从Model S P90D上找到些答案。
按照特斯拉的命名方式,名称中数字的部分代表他的电池容量。从70kW到90kW,让特斯拉的标准续航里程从440km攀升至550km,而P代表Performance,意味着该版本车型后轴上采用的是“超级电机”,百公里加速能从4.4s达到3.3s,最后的D,则是为了应付大雪而设计的双电机四驱版本。所以理解P90D其实只需要阅读他的名字——一部续航达到500km的,百公里加速3.3s的,四驱轿车。
从技术的层面理解,使用松下18650锂电池组的特斯拉,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增加续航里程的唯一方法就是对电池组扩容,而如果要提升速度,那么就要对除了电机以外的供电机构保险装置进行升级,以应对三倍于正常状况下的电流通过而不熔断保险丝。除此之外,特斯拉依旧是那台特斯拉。
市面上没有任何一部车像特斯拉一样拥有物理上都极为“沉稳”的下盘功夫,集中在底盘上的电池组占据了全车绝大部分的重量,因此特斯拉的加速感受浑厚,充沛,但绝对称不上是"灵敏”,深深的踏下电门踏板,异步电机出色的低转高扭矩特色让他和大型GT车型的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有着相似的动力输出特性,不过在“稳重”的起步过后,双电机的残暴加速就彻底露出本性,强大的纵向加速度把人牢牢的“摁”在了座位上,即使不使用“狂暴模式”,P90D的加速依然要比P85D来的又简单粗暴了几分。
说实话,特斯拉的运动性能并不出色,但却在驾驶质感上像极了某德系品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部超跑级别加速的轿车,因为沉重的底盘让他丧失了对路感的精确反馈,灵敏的转向助力对车身摆动的感知。但反言之,轻便的方向盘和扎实的行驶质感都是一部豪华车型必备的要素。这十分符合北美又长又直的高速公路的驾驶习惯,对于中国的大中城市而言。也没有什么能够让驾驶一部特斯拉成为负担的道路,至于进山?先算好续航里程再说!
续航里程是电动车的命门,也是最受争议的点之一,但就适用性而言,标定续航里程超过500km的Model S 85/90系列,在冬天时受到温度和暖风影响,实际续航里程大概为标定的75-80%之间,这就意味着400km左右的正常驾驶对于特斯拉来说基本属于正常。即便这样,续航恐惧也不能被轻易的消除,除非能够让车主随时随地都能够找到充电设施,而就这一点而言,特斯拉确实已经尽力了。
以主要城市为例,北京共有超过8个超级充电站设施分布在4环路周边,基本可以覆盖所有城六区的车主,1小时充电80%意味着如果车主开车只是通勤使用,那么完全可以做到一周花费1小时就能满足整周的市内使用需求。除了超级充电站,特斯拉购车时也同样提供家庭充电桩安装服务,不过对于220V的电流来说,则需要4-6个小时才能充满。但这并不要紧,针对特斯拉的购车人群特点,在北京各大商圈(国贸,三里屯等)地下或者地面停车区域均设置有特斯拉的目的地充电桩,特斯拉车主也同样可以免费充电,再加上从东北到广州的东部沿海目的地充电设施完善,长途高速也不能成为影响特斯拉出行的障碍————但有个同样棘手的问题,随着特斯拉销量的提高,这些既有的充电设备是否够用?会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呢?
最后说说Autopilot自动驾驶功能,作为一个IT公司,特斯拉在软件的升级和使用上都要远远强于传统的车企,毫不客气的说,即使是主打科技牌的全新宝马7系,其驾驶辅助功能体验也远远不及特斯拉,双摄像头+短波雷达的搭配都没办法让他正常的保持在一般清晰的车道线内,还何谈用户体验。相比而言,特斯拉基于单摄像头+短波雷达的自动驾驶(注意只有特斯拉给该功能起名叫自动驾驶,传统车企更倾向于叫做驾驶辅助)不但在对道线的识别度上更加优秀,且运行逻辑十分清晰。而且和2个月前的7.1版本相比,新的7.1.1系统不但可以识别前车,还能对前车的类型(主要是高低)进行模拟,而且加入了自动驾驶时打左/右转向灯均可实现自动变道超车的功能。而至于自动泊车,自动启动,遥控跟随等功能更是特斯拉作为“硅谷”一员的特殊技能。
说到这里,也该回归正题,特斯拉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不难理解,Elon Musk并不是马云这个成功的商人,也不会Steve Jobs这位想象力丰富的产品经纪人。工程师出身的马斯克作为特斯拉的CEO,带给特斯拉更多的理应是如何让一部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他们或许没有考虑纯电动车是不是真的环保实用,就像爱因斯坦也没考虑整整50年地球上没人能证明引力波的存在一样。但这无疑就是个未来,人见光夫也给他的解说留下余地,所谓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那么未来呢?石墨烯电池的逐渐升温,发电结构中煤炭/生物能的逐渐减少,都能成为特斯拉日后发展的第二次助力,到那时,特斯拉,或者说是新能源车的梦想不就能实现了么?
其实没那么远,就对现在来说,买特斯拉不限号,这还不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