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谢也恭喜你看到这里,本文的戏肉到这里才出现。猫哥越来越发现,只是看外观空间内饰配置什么的,很难真正帮大家去挑选出一款车,所以,还是想写点贴地气的东西。在“设计”部分不是说过有些细节还没提及吗?对的,这个细节从猫哥看车时的经历说起。
记得去试驾思域那天,我在经销商围着思域看了很久,周围有很多来看车的人,我与其中一对父子攀谈起来(父亲大概45-50岁,儿子大概23左右)。较为健谈的父亲对着思域先是一轮大赞,“跑车款!”、“底盘够低”、“轮圈不同了耶!”最初我还以为这是一位心态很年轻的父亲。
但转眼间,这位父亲开始用起了中国最流行的汽车评测方法——用手敲!当他用手按压新思域的前护杠之后,我听到了一句广东最流行的脏话:“X!你看!软的?!”然后他走去开关车门,还好声音过得去。但关后备箱门的时候,又被它发现了些猫腻,按他说的原话:“这尾门轻飘飘的?质量不行啊。”
“日本车还是不厚道,这种车平时开还好,上了120(km/h)肯定飘,你看德国车,人家的底盘重很多啊!”我没有反驳,但当我试驾完回店里的时候,很想把新思域的驾驶感受跟那位父亲分享,告诉他钢板薄的车一样开得很稳!不过他早已离店了。
我不能怪那位父亲看东西片面,他的确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固有思维。有时候一些表面上的细节,真的能断定人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其实新思域的细节问题不止他说的“前护杠软”,“后门轻”等问题。在车内,全是硬塑料的中控、毫无阻尼的手套箱、有松动的中控下方储物格、毫无填充感的后排中央扶手等,这些细节都影响了整车的高档感。如果我把这些细节都跟那父亲说,他更会对新思域感到失望。
反观大众速腾,虽然设计真的太朴素了,黑乌乌的内饰也让人感到压抑,但它却很符合中年人对一辆好车的看法——钢板敲起来厚实,而且外观看起来也有几分帕萨特的样子,倍有面子了!对比新思域的动感造型,速腾无论外观还是“声音”都很符合长辈的意思。
配置?别谈高科技的东西,容易坏啊!相信这是很多40-50岁人的购车心态,有ESP、有定速巡航、有真皮座椅、有后座出风口足以!速腾刚刚好全都配有。动力?不好意思,爸爸们重来不飙车,变道时提速有力、高速时不发“飘”就够了,这方面,刚好是速腾的强项。
当然,我不能对老一辈的观点完全苟同,但他们想的却很有道理。对于家里的一台车,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对钢板是否厚实,高速是否稳定十分注重。尽管猫哥一直反对拿钢板说事,但很不幸地,新思域在这方面不能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而速腾却刚好做到。对了,更别说对大众固有的品牌印象了,德国车嘛,总比日本车好,在这方面新思域更难反驳。
猫哥真为新思域感到“委屈”,有那么好的发动机、那么好的配置,而且这个上谈得上操驾的车真不多啊,却“钢板薄”什么的一言否定。说不定陪那位父亲来看车的儿子,心里也有一样的难受。
不好意思,说得太多了。回头来,为什么说一个“VW”标会值10万?主要还是对上了大部分人胃口,这是一种难以理解、解析不了的事啊。这就是为什么东本把新思域的年销量目标定在10万台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也是为什么猫哥一开篇就说新思域是一台“考验父子感情”的车了。
各位喜欢新思域的年轻人啊,努力奋斗自己赚钱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