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说吧 > 正文

车头一撞就碎掉了 这样的车谈什么安全?!

一猫汽车网 2015-06-26 05:54:00

       前不久,我介绍我的朋友买了一辆本田缤智,她非常喜欢。不过前天,她突然致电给我:“我停车的时候不小心往前了一点,顶到电线杆,车标这边的那一条塑料装饰件怎么就裂开了?感觉快要碎了。这样的车我还能开上路吗?怎么感觉跟豆腐似的……”电话的这一头,我在本田FUNTEC安全体验之旅活动上,曾于2005年获“美国卓越安全工程师奖项”高级工程师上地幸一先生正在向我们介绍本田的安全理念——行人保护与ACE车身结构的安全性。

       在咱中国老百姓的眼里,一辆车连轻轻碰上个电线杆都会碎掉,那还怎么谈带着车速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呀?我们平常最爱说“日本车皮薄”,因为它们一旦发生撞车事故,一定是车头一大片都散掉了,相比之下,德系车就显得皮实很多,给我们的感觉也就“安全”得多了。不过工程师却会对着那“堆”撞得跟废铁似的碰撞测试车说“我们对碰撞结果很满意。”


开发理念的不同 使得不同品牌的车在安全性上表现不一样


       我让我那位朋友先不要急着跳起来,听我把从FUNTEC安全体验之旅上了解来的先讲讲,然后再说这车还能不能再开了。不过我的朋友还是很着急,她已经开始发问了:“那为什么我以前那辆SX4就不会,我都顶着电线杆停呢!这个车怎么皮这么脆?”


       好的,那就先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汽车厂商在研发产品的时候,都会基于一些政府官方或者权威第三方的碰撞测试得分的考虑,做一些能让新车在测试中尽量获得更高分数的设计,这部分可以视为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日系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它们经常在美国IIHS的评价体系拿“顶级安全车型+”。然后各个厂商还会基于本身的安全理念进行产品研发,有的更注重行人安全保护,有的侧重于关注车与车碰撞后对乘员的保护,而有的更注重车辆主动安全性,有的则是更注意被动安全性。这样一来,大家造出来的车就不一样了。


       不同汽车厂商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安全理念?这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在现实交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各国的交通事故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和欧洲的交通事故中主要受害者是车辆的乘员,而在中国和日本,自行车、行人等交通弱势群体的受害程度更高。所以,德系车会给我们感觉在高速事故中更皮实,而日系车则是一撞车头就粉碎了(但车身部分是完好的,后面会讲到)。也正因为如此,本田非常注重行人的安全,并特别为此研发出保护行人的车头配件。


本田:确保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特别重视处于弱势的行人安全


       比如刚刚说的本田缤智,本田的FUNTEC安全理念“你,最珍贵”就说明了他们很注重人的安全,包括每一位交通参与者。而车头的大部分表面覆盖件,都是基于撞到行人时,行人的安全考虑。在我朋友碰碎的地方,正好是悬挂车标与车牌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发行碰撞时,正好是一般身高人的膝盖,出于对行人膝盖的保护,本田的工程师在这里采用了可溃缩的材料,并在设计时就在内部预留了溃缩空间。这样一来,就好像轻轻一碰,东西就会碎一样,实际上是能减少在撞上行人时对方所受到的伤害。


       另一方面,考虑到发生碰撞之后,一般情况下,行人会向车头方向倒下,头部将撞向发动机盖,本田特别采用了可溃缩的钢材来做发动机盖,并在内部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供吸能,这样一来就能对行人的脑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然,这样的保护也是有限的,据上地幸一先生介绍,当碰撞的瞬间车速在40km/h以内时,这种设计的保护会更为明显。换句话说,时速过高的话,就很难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行人的安全了。


       当我们在实验室里观看车对行人的碰撞测试时,车子以40km/h的速度撞上的行人的瞬间,在场的人还是都被吓了一跳,哪怕当时用的其实是本田特别开发的假人POLAR三代。身边的人发出一阵呼声,过了一会回过神,感叹一句:“这样看着,虽然是个假人,觉得还是很惨的。”


       当我们走近些去看时,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用于测试的是本田全球首创了可再现事故中人体举动的行人假人,也是第三代的Polar Ⅲ,技术人员分别在头部、颈部、胸部、腰部和大腿、膝盖等关键部位设置了内置式伤害值监测器,用以模拟真实的碰撞中行人是否受到致骨折之类的重伤。


       为了减轻对行人的伤害,需要设计出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拥有最佳的能量吸收特性的车身构造。Honda汽车的发动机罩、翼子板、前保险杠、前挡风玻璃底部、雨刮器等所有零件,都采用了碰撞时能够有效缓解对行人冲击的构造,并为吸收能量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从而减轻对行人的伤害。试验中,当测试车撞上行人假人后,POLAR假人接触到的保险杠、发动机罩等部位都充分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有效降低了对行人的伤害。


       据本田分析,行人事故中,导致死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头部与车辆前方发生碰撞,导致重伤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腿部与保险杠发生碰撞。为了减轻对行人的伤害,需要设计出与行人发生碰撞时,拥有最佳的能量吸收特性的车身构造。Honda汽车的发动机罩、翼子板、前保险杠、前挡风玻璃底部、雨刮器等所有零件,都采用了碰撞时能够有效缓解对行人冲击的构造,并为吸收能量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从而减轻对行人的伤害。


       因为希望各零部件在碰撞时能够吸收能量,以对行人提高保护作用,本田的车子在车头部分的件都会做显得很“薄”、“脆”、“弱”,好像一碰就会碎一样,这也就不奇怪我朋友的缤智撞上电线杆都能碎掉了。其实她说的碎,也不是真的就碎成碎片,而是塑料件从中间裂开了。然后我的朋友还是担心,“这车会不会很不经撞呀?”


本田:独有的ACE车身结构 有效提升车与车碰撞的安全性


       皮薄的不一定就不安全,中国消费者对安全的理解有时候存在误区,我们觉得撞了之后车看上去损伤不大的就是安全。事实上,应该是碰撞发生后,车辆是否有效保护了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车头部分如果充分吸收和分散了能量,让乘客所在的乘坐舱保持完好,车门能正常打开,车上的人能够下得来,这就已经是安全,包括美国的IIHS、欧洲的NCAP和国内的CNCAP碰撞测试均以此为衡量标准。


       当车辆之间在保持一定行驶速度的时候发生碰撞,车身结构的布局和设计决定着其是否能有效保护车内乘员,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大梁。在本田的FUNTEC SAFETY安全技术体系中,ACE承载式车身结构是核心技术之一。传统车辆的车身结构大都只有左右两个主车架用于吸收碰撞能量,ACE承载式车身结构则是利用几个结构体,综合吸收能量。ACE承载式车身结构可以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各种碰撞情况,包括发生率极高的小重叠率碰撞事故,在发生碰撞时,撞击力通过ACE承载式车身下部交叉在一起的纵梁,有效传递给主车架,分散撞击负荷,确保乘员的生存空间。



       ACE承载式车身结构在发生碰撞时,除了可以保证自身车辆的安全外,还能减轻对方车辆的受损程度。简单点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传统的车身大梁都设计成倒U形,伸到车头的部分是U形的底部,当发生碰撞时,U形底部的两根竖梁起主要的承载作用。而ACE车身结构则是在U形的两边分别加以辅助性质的钢梁以分散撞击带来的冲击力。这么一来,顶回去给对方车辆的力也由原来的点,变成了面,对方车辆在单位面积内所承受的冲击力变小,也就减少了受损。


       本田在FUCTEC安全体验之旅也安排了ACE车身结构的思铂睿和奥德赛以时速50公里进行正面碰撞,相对时速达到100公里,碰撞的偏置率为50%。碰撞中两车的ACE承载式车身充分发挥了能量吸收的功能,两车的发动机舱充分溃缩,吸收碰撞能量,在乘员舱方面,两车的所有车门都可以正常打开,A柱到车顶没有任何变形,安全气囊正常展开,乘员假人坐姿端正。碰撞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了ACE承载式车身构造的思铂睿和奥德赛具备卓越的碰撞安全性能,双方车辆的乘员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愿景:创造“零事故”社会


       在日本,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从2001年的8200人,降至2013年的4373人,看上去已经降了近一半。但是换成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成为4373人中的一员,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降到0,本田是这么想的。而在中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官方公布是6万人左右,事实上,据一些权威人士及保险公司的估算,这一数字大概在30万人左右。这一数字甚至远超过此前引起轰动的中央电视台前记者柴静发布的《穹顶之下》中提到的雾霾引起的死亡数,一猫汽车持续在报道的大型专题《比雾霾可怕一万倍》交通安全报道就有详细描述交通事故的可怕。


       而本田,希望将这些可怕的事故都规避掉,看上去并不可能,不过本田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去实现这一愿景。本田安全技术的核心理念是“Safety for Everyone”,这一理念的目标是将汽车、摩托车和行人等所有的交通参与者作为考虑对象,创造没有交通事故的社会。为实现这一理念,Honda开展了以针对“人”实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信息通信”,和不断研发“先进安全技术”等三方面为支柱的应对措施。


       此外,在安全技术方面,除了本文前面提到的已经投入使用的行人保护部件设计和ACE安全车身结构设计。本田在2020年左右还将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并将推出可通过安卓智能手机对应的DSRC安全系统,分别对联网的汽车、摩托车、行人和自行车进行安全提升,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讲完一堆之后,我的朋友有点似懂非懂的,觉得汽车安全这个问题没有之前自己想象的这么简单,并不是皮厚就扛撞,皮薄就不好……汽车安全本身因为汽车总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而变得非常复杂,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两个安全相同的事故,就好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一样。每一次交通事故,都是一个特例,每一次肇事车辆与受害方的受损程度都不一样,碰撞时的角度、当时的状态、时速,对方车的受损程度等,都不是绝对的。不过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交通事故中永远不可能有赢家,要避免伤害,就只能提高安全意识,尽量在开车、坐车的时候规避一些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车头一撞就碎掉了 这样的车谈什么安全?!

一猫汽车网 2015-06-26 05:54:00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