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动机:主打经济性,开发潜力巨大!
这款1.5T发动机采用了一个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相当少见的进排气布局技术,即“整体式进排气歧管”。该技术从根本上讲就是将排气歧管和进气歧管相互拧在一起呈“麻花状”,如此就能通过排气歧管的高温对进气进行加热,从而缩短在极寒气候下发动机的热车时间,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并保证了发动机的热效率,进一步降低油耗和排放。
类似的技术也应用在某些日系的自然进气车型中,但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而言,这样的技术颇值得玩味。众所周知,涡轮增压系统会提升进气温度,因此在涡轮增压系统的后面需要额外加一套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增加进气效率。进气温度下降10摄氏度,发动机输出将提升3%~5%。而整体式的进排气歧管旨在对进气进行加热,如此一来就抵消了中冷器的作用,让中冷器显得完全没有必要了。猫叔仔细察看了1.5T翼虎的发动机舱和前格栅,均没有看到传统气冷式中冷器的身影,这也印证了猫叔的推断。依照官方说法,该车配备的是“水冷式空气冷却器”,其实这就是将水箱散热系统的升级版本,由于受到水温限制,因此这套“水冷式空气冷却器”在稳定工况下的冷却效率无法和传统气冷中冷器相提并论。
此外,该发动机的皮带传动泵上整合了电控离合器,正时皮带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更高,热车所需时间更少——这也是针对恶劣气候而开发的新技术,和“整体式进排气歧管”作用类似,可以极大提升车辆的易用性、可靠性以及燃油经济性。
看得出来,发动机进气效率和空燃比的问题让福特的动力工程师们相当纠结。1.5T 发动机采用这些设计,是为了在动力和经济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是猫叔觉得这个平衡点偏向济性设计诉求,换句话说,这台1.5T发动机的动力潜力相当大——在进气温度没有降低的前提下就能达到88.6kW/L的升功率,这样的表现令人感到恐怖。
由此见得,未来这套发动机系统还具备更高的动力升级空间,因此会具备较长的市场寿命,可以节省发动机开发成本。长安福特对此恐怕是早有安排。未来不排除长安福特在这套发动机的技术条件之上开发全新纵置发动机平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