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方面,中国版车型和日本版一样配置了4缸及6缸两款发动机,唯独欠缺了混合动力车型。跟随着凯美瑞,新车的4缸发动机已由2.4升提至2.5升,但现款车型最受欢迎的是3.5L版本,车主普遍认为4缸款动力偏弱,对于这种“百万级”的“任性消费群体”,多数还是会一步到位直接上3.5版本。所以,新款中国版车型会不会进一步充实车系,增加混合动力版本甚至是更有个性的Vellfire版本?是市场的渴望,也是在考验丰田(中国)的判断力。
我依然推荐更多人喜欢的3.5升V6发动机,搭配6AT变速器,整套动力系统都延用上一代,马力及扭力输出都相同。用4缸发动机用来驱动Alphard,就算你对动力没有要求,但终究不够淡定体面。设计师表示,新款车的发动机及变速器只是应对更严格排放要求调整了一下ECU程序,耗油方面有所改善。厂方公布日本JC08模式的平均油耗,车身最重的Alphard Executive Lounge版本为11L/100km。也许是因为Alphard还是属于日本本土车型,时下流行的启停技术并未见装备,只是保留了ECO MODE节能模式,但当仪表亮起绿叶ECO灯时,整部车忽然就“不好了”,动力表现像是被阉割了1/3。
充沛的动力,是高级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要应付Alphard如此庞大的车身。吉冈宪一表示,第三代Alphard的“身材”比上一代又涨了,车身长了45mm,宽了20mm,但高度方面倒是矮了10mm。尽管车身高度有所减少,但受惠于低矮了20mm的地台,车厢的内部高度实际上有增无减,当被问到为何新车的地台不再造得矮一点,这样乘客就可以一步踏进车厢时,吉冈先生只说在Alphard 这个级别,车主要坐得高高在上傲视其他车才可凸显气派,厂方没计划改变Alphard 这个DNA,并强调现在的设计元素暂时是最完美的。
为改善驾乘质素,动力表现及行李舱的实用性,新车后悬架终于放弃了备受诟病的扭力梁半独立式。新的后悬架改为双摇臂独立悬架,这个改变的好处显而易见,双叉臂独立悬架结构,对震动的处理远比扭力梁细致高级。但问题又来了,当初使用半独立扭力梁悬架,最大目的是节省空间,为行李箱腾出更多空间,现在改成双叉臂,给工程师出难题呢!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程师为这套悬架做出三项修改:第一,和其他双叉臂悬架相比,新Alphard这套双叉臂的部件都明显更小,上摇臂是U型设计,纵向臂的安装点也比旧款低矮,这个设计能有效减少后悬架的弹跳,提升舒适度;第二,吸震筒用了较短的组件,安装位置也较低,以减少占用后舱空间;第三,后轮制动系统同时肩负停车手刹功能,而控制手刹的电子马达也是特制的小型尺寸。
经过这些努力,后轮拱并没有太多地“侵入”车厢,第三排乘坐空间并没有损失,还为新款带来一个大突破——尾箱地台下首次出现了储物空间,以前大家总是抱怨,车身巨大的Alphard,行李箱空间却小得可怜,现在新Alphard车主终可笑逐颜开,只需将第三排座椅挂起,便可运载多达6套高球袋,实用性远胜旧款。
为了提升驾乘品质,设计师还做了更多努力,更多的高拉力钢材被用在车身和底盘上,新车的底盘的焊点总数比旧款多了200个,而在后轮拱及行李舱的开口四周,再加了一些可提升车架结构强度的专用粘着剂。相比于欧洲车常用来“炫耀”的什么“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等高大上的工艺,你可能会批评丰田也太那个了,加几个焊点和胶水是不是有点寒酸?但结果是,新款的车身抗扭刚性比旧款增加了30%,用胶水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用激光呢?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按照计划,新款Alphard年中将在中国内地市场发布,价格预计和现款差距不大。确实,原来的Alphard已经很贵了,新款不能也不敢再贵了吧?说到这里,应该要提一下丰田在国内市场的另一部豪华MPV Previa。理论上,Previa和奥德赛应该是同级的对手,在香港地区,新款奥德赛甚至比Previa还要贵一点。但中国版的Previa却和Alphard一样卖起了天价,顶配车型比奥德赛贵出了一部缤智,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丰田迟迟不愿意国产Previa,因为进口车身份能吸引质量更高的客户,还能赚得更多的利润。或许你已经发现,现款Previa诞生于2006年,至今已经有9年时间,生产周期长得有些不可思议(有小道消息指,丰田已经暂停该车型的更新计划)。相反,诞生于2008年的第二代Alphard,只用了6年多的时间就又换了一代,可见丰田对Alphard的偏爱。
Alphard国内高端MPV之王的宝座,目前看还能稳稳地占着,今年内也找不到能挑战它的对手。在中国内地,二胎家庭陆续增加,MPV遇上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对豪华MPV的需求相当大,奔驰计划今年在福建工厂投产全新一代V级MPV,日产贵士归入东风日产销售渠道,还有一大波本土品牌高端MPV在攻打这个市场,“超级轿车”这个概念也一定有更多文章可做,未来很精彩,也充满可能,有心人可得留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