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也是买车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没有没用的配置,只有没装的配置。配置总是越多越好。但是各家车企真的是吧“同级最高”这个词用烂了。稍微谦虚一点吧,一定需要用这么极致的词语来形容吗?
对一台车配置的形容,现在已经成为了各种新潮名词的创新发明会。猫弟谁便说几个吧:ASCC自适应巡航。OnStar智能行车伙伴,CCS定速巡航系统·····猫弟就是想知道。这英文缩写你们咋起的?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就是广告的效果吗?
很多的“同级最高”就是体现在其形容词用的够高上面了,其到底有没有可信度,就是要看厂家有没有把话说实。“同级领先全LED大灯”这么形容还有些可信度。但是“同级领先大灯配置”这么形容就是有问题了。多半就是自己冠上的头衔。
其实反映一台车水平的最好因素还是发动机,动力总成的好坏说明了这家厂商的技术水平。至于车内科技配置,很多都是可以通过第三方采购的。并不需要自主研发,就看厂家怎么包装它了。而消费者看一台车最先看到的也是内饰配置,不“高大上”怎么行?发动机盖不一定要天天打开,而驾驶室可是每天要进的。配置上诸多的“同级最高”也就很好理解了。
猫弟真不是要说这项安全评测不好。作为我国唯一的车辆安全评测机构,虽然评测指标还与国外标准有一定差距。但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项评测标准实在是给一部分品牌玩坏了······
如果"C-NCAP"所评选的车型都是些日系车,德系车什么的,这些车在国内都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和不错的销量。那每天上网看”软硬党“撕逼也挺有意思的。但是C-NCAP近年的评选车辆多为本土品牌车型,且多为”五星标准“,使得其有了”五星工厂“的代称。换句话来说,国人一直有”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国产车来说,如此之高的评价就容易带来一些非议。
安全测评是督促车企技术进步的好办法,但其一定要客观公正。目前C-NCAP的车辆来源多为厂家送检。对于消费者来说。心里就有点打鼓了。送过去的和我买的是一样吗?而且,猫弟还发现一个小情况。很多合资品牌只送检了很少一部分车型。大部分车型都还是以国外安全标准打造。而本土品牌则积极的多。且拿到”五星“后,一般都会吹捧一番。总有一种”软广告“的嫌疑。
C-NCAP的发展还需要一步步的摸索,但至少现有的水平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厂家和测评组织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目前”商家和客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