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田发布了第十代思域三厢车型的官方图片,新车有望在今年10月底的东京车展首发亮相,而正式上市时间则需要等2016年初。全新思域在外观上更加运动,新车将搭载2.0L和1.5T两种排量发动机。
从1972年首代思域面世,这款国民经济轿车已走过超30个年头,而产品更新迭代到第十代。但本田的设计师和工程人员从未忘记初衷,一直以来,坚定将思域定位为“做一辆年轻人最爱的车”,本田美国公司执行副总裁John Mendel向媒体介绍:“第十代思域是最为进取的一代”。这正是迎合时下年轻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而来,笔挺的车身线条、凌厉的大灯造型、时尚的飞翼式前脸设计以及更为先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全新思域的到来可以逆袭紧凑型车市场,一洗现款车型在销量上的惨白。
本田宗一郎曾在本田刚进入汽车领域时向设计师们说:“汽车的前脸不能给人嘿嘿傻笑的感觉,也不能眼神低垂呈丧气状,而是应该像老鹰一样注视着猎物,充满着自信。”数十年过去,这位技术牛人,在产品设计上拥有敏锐触觉的老人的话,还是像昨天刚说过一样,被本田的设计师们铭记。而第十代思域,正是这样一款透着自信的车,以一种世界的紧凑车王者归来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全新思域车身尺寸相比现款车型车宽增加50mm,车身高度降低了25mm,轴距增加30mm。外观上,全新思域采用本田最新的飞翼式前脸设计,修长上扬的大灯采用LED光源,而前保险杠则是采用造型偏向激进,不忘强调一下思域一贯以来保持的运动定位。第一眼看到全新思域,并不会有太大的惊艳,但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比上一代车型,新车更显大气、运动和自信。这正是多年来,本田设计师希望给到思域的。
全新思域的侧面,一条从车头贯穿到车尾的线条十分引人注目,正是这种大胆的手法,传达出这款车运动、自信的一面。此外,设计师还在前轮拱前半部分加入一颗面积小小的灯,满足了美国法规出于安全方面的要求,也为侧面带来视觉亮点,不过在引入国内时或被取消。
带溜背造型的车尾部分也是全新思域设计的一大亮点,时下十分流行的回旋镖造型尾灯采用LED光源。此外,在后保险杠设计上也是多花了一些心思。采用与车身同色的一个镂空设计,使得这款紧凑车型的尾部不再沉闷。
轮毂部分,选择了简约手法,五幅式的双色铝合金轮毂在细节处加入小心思,让其看起来更加特别。不使用复杂的设计手法,做出打动人的设计,是设计实力的体现。
内饰部分,不再坚持现款思域那颇有特色的双仪表盘设计,在中控设计上,也采用简约的左右对称布局。新车将提供7英寸触摸屏和新雅阁同款车载系统,可与手机进行互联,包括安卓Auto(Android 5.0以上)和苹果CarPlay(iOS8.4以上)均可兼容。
配置上,全新思域将配备真皮座椅、加热后排座椅、LED大灯、LED日间行车灯和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和自适应巡航系统等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配置。
动力方面,全新思域将搭载一台1.5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匹配6速short-shift手动变速箱或CVT无级变速箱。新车装配了多连杆独立后悬架。根据已知消息,新的1.5T发动机代号为L15B,与第三代飞度搭载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同名,低功率版最大动力输出110kW,峰值扭矩203Nm,用在第十代思域的1.5T发动机应该动力比这个更高。
而至于为什么我们标题和上文都提到,本田一直坚持将思域做成一辆“年轻人都喜爱的车”?是有一个故事的,这就要从历史上的思域讲起了。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下一页阅读。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不少人以为猫哥在说胡话。思域和雷克萨斯LS?档次差远去了,八竿子也打不着,怎么可能成为对手?事实上,这句话是上世纪90年代,时任本田技研社长川本信彦先生对思域设计团队的要求:“我们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用思域(第六代)抗衡雷克萨斯LS”。
近日,第十代本田思域在北美发布,对于本田家族来说,尺寸不大的思域却是最有分量的一款车型。思域是本田品牌第一款畅销车型,让本田在从制造摩托车转型到制造汽车的艰难过程中找到自信的功臣。川本社长提出用思域抗衡雷克萨斯,大家不要误会,这不是指车主们能感受到的,诸如车辆的级别、豪华程度、配置这些,而是“本田工厂人”的术语,意思是要求思域在质量上要向雷克萨斯LS看齐,在这个要求下,本田随即为生产当时款思域引入当时在生产界极为流行的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控制。
本田并不是照搬TQC的教条,而是把TQC升级为TQM(全面质量管理),除了大幅度提升质量标准,还把“客户群描述”的职责也包含在内。时任本田技研工业主任设计师,岩仓信弥发现,之前的几代思域,通过对真实车主调查,发现他们是不是开发之初设定的类型,还真的不好说。事实上,大量思域车主,是原本应该开“雅阁”的中年人,只是由于经济原因改开“思域”,所以这款原本为年轻人打造的汽车,自然不能得到真实客户的最大满意。这个故事,是46年来,十代思域进步路上不断成熟的其中一个重要节点。
“思域是一款怎样的车?”,几十年来,这是设计团队从没有停止思考过的问题。“想弄成怎样的车啊?”,这是46年前,第一代思域开发之初,本田研究所常务最经常问设计师岩仓信弥的问题。有趣的是,当时整个设计团队,都没有人能很准确描述,反而是描绘了一幅他们希望的车主形态图画:“家里有带草坪的院子,还有停车场,老爸开奔驰我开思域”;“即使家里只有一辆思域,也让其他人认为我家里一定有奔驰”。
猫哥觉得,“奔驰”是那个年代本田思域设计团队的集体偶像,“和奔驰并排也不丢面子”,竟然是思域的其中一条核心开发理念,“就像本田小猴子摩托车,和CB750(当时本田旗舰摩托车)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要把思域开发成“像小霸王一样的自信车型”(当时的日本人将小霸王作为自信的代名词),是第一代思域设计团队的共识。
为了达到“和奔驰并排放也不丢面子”的目的,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真是让大家绞尽脑汁。例如要把0.7mm的薄钢板也制成弧面,目的是让薄钢板有厚钢板独有的“张力”效果。还新开发了喷涂油漆的方法,采用2涂2烘,达到有“珐琅感”的高档效果。还有电镀,那个年代(其实现在也一样),这是被认为是豪华车的标志工艺,然而在第一代思域的开发预算中,连把门把手送去电镀的钱都没有。再三争取之下,终于让尾门铰链、尾灯边框、车头格栅和本田的H徽章“闪起让人感觉自信的”电镀光芒。
这些都是不会公开在本田官方资料的轶事,却是思域很珍贵的成长经历。不难感觉,那个年代的本田,虽然在制造摩托车的领域取得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但对于如何造一台令人满意的汽车,他们并不自信。从“奔驰”,到“雷克萨斯LS”,本田选择的学习榜样,都是顶尖的高手,哪怕今天的思域,并没有成为最初希望的那样,却做到了前所未有地自信。
翻看思域的历史,还有一段故事值得和大家说说。当第一代思域新车已经蓄势待发,本田在制定新车的生产计划时,恰逢曾经的“英雄车型”H1300最尴尬的时候,这款极具运动格调的汽车,最初的月销量超过5万,但随后忽然减少到1万,再接着就卖不出去,产能严重过剩。最可怕的,是本田那时候没有专业的市场调研部门,所以根本都不知道,H1300遭遇销量滑铁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感觉一切都是莫名其妙的。这种忐忑导致的不自信,直接影响了新面世的思域新车,销售目标仅定为极其保守的5000台。
“想弄成什么样的车啊?”。还记得设计师岩仓信弥最经常被问到的这个问题吗?对于这部全新的汽车,大家围在一部第一代本田Life边上,定下了开发指标:新车要发挥FF布局的优势,满足90%美国人(身高1.85米左右)坐前排,50%的美国人(身高在1.70米左右)坐后排,能舒适坐下并且不能感觉拥挤。
正当大家为设计一部,比Life更大更宽敞的新车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传来一个“微型轿车(K-car)和小型轿车之间,将出台5平方米标准法案”的传闻。新法案规定,日本销售汽车占地面积应该低于5平方米,以期解决道路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虽然最后这个法案因遭到日本所有车厂的强力反对而流产,但已经深刻影响到第一代思域的尺寸定型。大家从现在的图片可以看到,在日本本土销售的思域,保险杠像是被压扁了一样,正是为了满足5平方米法案的缘故。
1972年7月,是第一代思域发售的时间。设计师岩仓信弥回想起新车发布日当日的盛况,场地汇集了全日本最著名的汽车记者。专业汽车记者全都对新车赞不绝口,不断夸奖“宛如一缕清风”,“日本终于也能造这样的车了”。虽然得到一致好评,但大家还处在H1300销量急跌的阴影中,总担心新车会不好卖。这种不安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本田收到“年度车型”奖获奖通知,整个思域的开发团队才终于放下心来,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第十代思域发布的2015年,这款本田的当家车型,已经在全球畅销了几十年,卖了超过2100万台,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自信满满地行驶在世界上最发达的社区,微笑着停在爸爸的奔驰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