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戴姆勒和迈巴赫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发动机公司,即戴姆勒发动机研究院。但现在戴姆勒公司依旧辉煌,而迈巴赫却成了一个让人怀念的品牌。
迈巴赫在1941年因战争原因被迫停产,在此之前曾生产了1800辆左右的高级轿车。沉寂60年后,迈巴赫被奔驰公司重新复活,2002年重新进入市场,2012年却以停产告终。
但停产并不是结束,奔驰就是会做生意,换了一个方式继续让迈巴赫的价值长存,作为奔驰S级的升级版,迈巴赫S600亮相2014年广州车展。
根据数据显示,戴姆勒每个月都在中国市场售出500辆迈巴赫轿车。其中最小的车型S400售价大约为144万人民币,而最大的车型迈巴赫S600的售价起点到达289万人民币。
奔驰从这种营销方式中获得了甜头,有消息称奔驰E级也将推出迈巴赫版本。相比于重新花大价钱去研发设计一辆新的迈巴赫,不如将其打造成为奔驰的顶级豪华版本,或许在未来,随着销售方式的深入人心,迈巴赫版会如AMG版一样令人痴迷。
迈巴赫看似”沦落",实则还保留着自身的豪华定义,而原本的英国品牌名爵已彻底被同化为本土品牌MG,相比之下,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在许多消费者心中还充满浓浓的瑞典风情。
MG(名爵)是一个源自英国的汽车品牌,公司以生产著名的MG系列敞篷跑车而闻名,曾属于罗孚旗下。罗孚品牌受到各方影响经营不佳,在与宝马、福特有过关系之后,还是没法复活。这个烫手山芋被当时汽车工业正在发展的中国企业所看中,华晨、吉利、南汽、上汽四家中国企业均参与了罗孚并购案。
这是一场精彩的宫斗剧,结局以上汽掌握罗孚品牌中重要的25、75及全部发动机技术,南汽买到MG品牌及生产汽车需要的设备和人才,还有一小部分技术告终。因为福特买到了罗孚商标,上汽只得新开荣威品牌,基于罗孚75打造中级轿车。
到了2007年,上汽终于并购南汽,获得了MG品牌。但到了第二年,MG名爵才正式在上海推出旗下首款两厢轿车MG 3SW,至于销量甚是惨淡。事实上,从2007到2014年,MG的销量就没有比荣威好过。在国内,荣威比MG早了7年,但事实上,MG才是荣威的本质。
上汽当初在购买罗孚的时候,主要看中的就是罗孚的发动机技术,本身没打算依附情怀买个商标讲故事,在没法获得罗孚和MG品牌的情况下另立新标。等到真正获得MG这个品牌的时候,不可能将荣威的发展之路还给MG,因此这个名牌只能重新定位,重找出路,但这样的出路就跟MG的历史没有太多关联了。
上汽没法将MG的故事讲好,使其在国人心中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自主品牌,即使能将MG的故事讲好,但这个在国人心中没有什么印象的外国品牌,恐怕没法引发众人的共鸣与情怀来增加销量。
而在国内,红旗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品牌,但这个品牌也因种种关系,没法实现销量的突破。
汽车圈里,一辆拥有好故事的汽车(品牌)总是让人唏嘘不已,正如人们缅怀过去一般,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但仅仅靠这份好故事是不够的,除非这个故事本身的价值高过金钱价值,否则还是需要足够的营销手段,经营理念等来支持其持续发展。
说到底,一个好听的故事值不了多少钱,就好比茶馆里的说书人,故事动听,生活依旧落魄,除非这个说书人是个貌美的小姑娘,遇上一个痴情的富家子。
但没有了这说书人,便又总觉得人生缺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