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5福特中国绿色科技体验日”走进广州中山大学,向大学生们传达了福特汽车的绿色科技和先进环保理念。同时,与会的福特中国材料工程主管潘安波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创新材料最大的阻碍是要控制成本,目前团队正考虑将竹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上。另外,发动机系统主管孙德祥表示,福特汽车在发动机方面是希望不断提高性能的同时又降低燃油消耗,给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以下是访谈具体详情:
张朗萱:大家好!我是福特中国公关部可持续发展传播主管张朗萱,平时的主要职责是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块,做很多的公益项目,像福特汽车环保奖、绿色晋级、员工志愿者行动等,同时也负责与绿色相关的企业传播。在福特公关部我们将日常的传播分成了QGSS这四个方面,即质量Quality、绿色Green、智能Smart、安全safety,我们会进行这四方面的传播。而我负责的是绿色这一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做绿色科技体验日活动。
记者:福特公司内部是怎样权衡发动机和新材料各方面研发的?现在有很多创新公司比如特斯拉是专注于电动机的研发,福特作为大公司不仅要考虑研发新的电动机,还要兼顾各方面的研发,不知是怎样权衡的?
张朗萱:我想先从一个比较宏观的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关于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一个趋势,对于福特汽车这样的一个百年老店来讲,传统的发动机和新能源发动机两者的取舍我们也一直在持续的研究和关注当中。中国市场近几年来也一直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包括一些政府的政策及鼓励的机制也一直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什么我们迟迟没有把它引到中国市场,福特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的成熟度,只要消费者已经准备好了,福特就会将新能源车型引进来。我们已经宣布了明年将引进C-MAX和新蒙迪欧这两款混合动力车到中国市场,对于福特来说,这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引入中国的第一枪,之后根据市场的表现我们一定还会有新的新能源汽车的动作,到时候也会及时跟大家沟通。
孙德祥:我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来跟你分享一些看法,我在福特已经工作将近16年了,福特的理念是给客户提供的产品是High value(高性价比)的,也就是说性能除以价格就是一台汽车的价值。所以我们对于产品的理念就是要不断提高性能,不断降低成本,这样客户就能得到High value product(性价比高的产品)。刚才在活动上我讲了很长时间的EcoBoost发动机,实际上理念也是相似的,就是不断地提高性能、功能包括动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降低成本。成本不仅仅是发动机或者是整车的成本,燃油经济性提高了就是省油,这也是降低成本。从工程师的角度来讲,从根本的就是要给客户提供high value(高性价比)。
潘安波:我的看法是每个零部件都是由材料组成的,在设计与研发中,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光考虑到性能和质量,还要更多的引入环保的理念。所以在福特汽车的开发中我们会衡量在可行性和经济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把可持续发展材料应用到汽车中。就像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大豆发泡材料应用于汽车座椅的公司,目前这些可持续发展材料给我们带来的环境效益非常大,它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可以降低超过2000万磅(约908万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像刚才在活动上介绍的案例,可持续发展材料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比如节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跟传统材料达到同样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这是我觉得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有企业责任感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的。通过福特的努力可以将这些前沿的科技技术带入到整个汽车行业,可以带动这个行业的升级,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记者:因为今天涉及到的主题是绿色环保,最近排放门事件的影响特别大,想问一下对这个事件从研发的角度以及在其他方面是否会有较大的影响?从技术开发的角度来看,由于欧洲的排放标准、甚至中国国内的标准越来越高,所以有一些厂家就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来应付,但是我们要不要反过来思考一下排放标准跟发动机技术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呢?
张朗萱:因为这个事件现在确实非常热门,对于福特来说不便去评价别的品牌的事件,而且事件也还在调查核实的过程中。我们能说的是,福特所有的向外公布的数据是非常严格地遵循我们国家现行的一系列政策标准,并且没有任何的欺骗行为。
孙德祥:现在我们国家的标准是国4,北京是国5,据我所知,在2017年的时候会推出国6。福特是了解这些情况的,也是采取了相应的产品设计来达到排放的标准。我们掌握的技术已经完全可以达到2017年的国6标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侧重于我刚才讲的high value(高性价比),怎么样用更低的成本来达到这个标准。
记者:你们的解决之道是降低成本?
孙德祥:不是,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有技术可以达到2017年的国6标准。因为现在国6的标准还没有发布,但是草稿已经给大家看了,大家也知道是多少的排放标准,对于整个汽车研发团队来说达到这个标准是没有问题的。
林涛:大众事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就这个话题来讲,福特的技术储备也就是从技术角度来讲,已经是能够达到和适应更好的标准了。重点还是在于我们刚才所说的high value(高性价比),福特如何保证以最好的品质跟最低的价格来提供给消费者,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福特技术研发的不断发展,就福特单方面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个平衡点,如何让消费者能够花最少的钱买到好的车。
记者:福特汽车在新材料的应用方面有没有遇到一些什么障碍?在成本控制和社会责任认可方面进展如何?
潘安波:在可持续发展材料的研发上面确实有很多的障碍,很多点子在早期的测试环节中就失效了,如果无法做出改进的话,这个点子就只能终止在测试阶段,进入不了下一步的应用环节。同时如何控制成本也是一个问题,如何确保这些可持续发展材料有足够的量。因为汽车量产所需的材料数量非常之大,比如说回收100个瓶子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如果要把它应用到我们的内饰面料里面,或应用到发动机材料里面,这个量是比较大的,我们需要去评估它的源头有没有这么多的量来支持我们的发展。同时我们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要确保所有的性能都能达得到我们的要求,至少要达到我们常规使用的传统材料同样的性能,甚至有时候要比原来的要求更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调整需要关注的。
记者:请教一个关于发动机的问题,我们知道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的发动机会提高动力节省油耗降低排放,但是在拥堵的路段有一个弊病就是发动机内部的积碳会增加。不知道福特有没有什么办法和技术去解决这个问题。大众和丰田现在已经在处理这个问题,他们推出了双喷系统。
孙德祥:我没有听说过在拥挤路段会造成发动机积碳严重的问题,至少在福特内部没有这个说法。如果是在拥挤路段行驶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涡轮增压是不工作的,因为车很慢,不需要加速,所以这个说法跟涡轮增压本身几乎是没有关系的。至于说有关系,也许是缸内直喷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缸内直喷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精确或者说更准确地燃烧,目的是要减低排放,减低排放肯定副产品就要少一点。
记者:像丰田现在在国内推的2.0T的发动机就使用了缸内直喷跟传统的进气管喷气两套系统切换。
回答:每家公司都有采用不同的技术,但是真正达到的目的几乎是相同的,一个是high performance(高性能表现)以及low emission(低排放量)或者说fuel economy(燃油经济性),福特也是通过不同的技术加以综合考虑和应用,再呈现出现在的产品,所以说每家公司都会采取不同的技术组合。对于EcoBoost,我刚才只重点讲了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实际上1.0的EcoBoost发动机上至少有125个专利,有很多不同的技术应用来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我举两个方面的例子,一个是正时系统,它是可变正时系统,会根据路上的拥堵路况或高速公路的加速路况,改变它的正时系统,吸气和排气会相应调整,优化燃烧。另外一个技术,刚刚活动上展示的视频有提到叫技术叫Split Cooling(分离式冷却系统),也就是说刚启动发动机的时候不会开启整个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而只启动一小部分,这样能够更快地把油温升起来,减少摩擦系数增加燃烧效果。
记者:刚刚在介绍里面讲到了将旧衣服用在嘉年华车型的隔音棉中,锐界的座椅用到了大豆发泡材料,所以是只有这些车型的某些特定部位用了可持续利用的材料,还是整个福特的车系都会采用?
潘安波:我们如果有一个新的点子,会先在一个车型上首先应用,如果成功之后才会把它推广到其他车型里面。福特有一个优势就是它是一家全球性的汽车企业,美国的研发成果可以应用在中国市场,我们也有很多工厂在亚太区、在印度、泰国、南非各个市场,也就是说当一个环保材料在一个产品项目中试验成功,我们便可以把它推广到各个车型里面。
记者:所以是先行试点,效果好的话就推广。
潘安波:这样的好处是对福特来说量是比较大的,它可以带动环保材料不光应用在一个区域,而是全球各个区域都能同时实施,这样对于环境的改善是显著的。又比如有些技术像车门的嵌饰板里用到的洋麻纤维材料是可以减重的,这样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对于客户来说,当他们切身体会到可持续发展材料带来的好处后,他们是非常喜爱和认同的。
张朗萱:我觉得每一种可持续材料的推广有很多因素会限定。比如说大豆发泡材料,为什么现在只限于用在进口的锐界车型上,因为大豆这个原材料在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大一样,美国是一个出口国,中国是一个进口国,也就是说我们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跟人类去争抢食物。所以在中国的车型上要得到推广的话可能性就不是很大,本身大豆就缺乏的情况下让它来做汽车的内饰是不大现实的。但在美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从美国出口的所有锐界车型都使用了大豆发泡材料。可持续发展材料是品牌尽力去推广的,但是根据区域的不同,根据当地的一些特殊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能会做一些权衡。
潘安波:在中国我们有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材料的点子是竹子。中国有很多竹子,竹纤维如果跟塑料制品进行一个混合它是可以做成很多零部件的。目前在考核的一些特殊环节中,我们发现它的流动性不佳,有些技术指标达不到,所以我们只能暂时放下这个项目,和工程师去继续改善这个材料。福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一直在行业里处于领先的位置,我们也希望这些技术难题未来都可以得到突破,继而可以应用到福特的汽车里面。
记者:我想问一下中国的团队是否已经有研发出一些创新材料?
潘安波:我本人非常自豪的是废纺丝的材料的再利用。这个材料在北美、欧洲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在回收利用这块起步比中国要早。我们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从技术角度来说使用这样一个可回收材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何在中国就地取材,而不是从美国进口材料来应用,所以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去找到一个稳定的供货源。我从加入公司后找了好多年都没有找到一个公司能够做这样的产品,但后来通过不断的国产化工作,正好找到了一个有能力的供应商,它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就有很多废纺丝作为固体废弃物需要处理,我们就跟他谈可不可以把废纺丝进行回收利用。非常有利的是这个供应商的纺丝部门跟它的塑料加工部门同属一个集团,当时通过一些积极的沟通和改进,这个材料最后转换成了福特汽车认可的塑料材料。
对于创新材料的应用来说,需要找准一个对的点子,然后材料供应商也具备了,也得到了公司的审核认可,我们才能实际应用在项目里面。
张朗萱:目前为止废纺丝的可持续材料应用是在福特的福睿斯上。
潘安波:在福睿斯之后,我们在其他的新车型上都会考虑应用。我们看一个蒙迪欧的例子,是应用了矿泉水瓶制作的纱线。
记者:所以说只要是在中国可以供应的可再生材料,福特都会运用在国产的车型里。
潘安波:只要在技术可行性跟经济可行性都通过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将这些可持续发展材料应用到福特的车型里面。可再生材料最大的一个优势,除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之外,它本身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只有自然植物纤维会比塑料更轻,也就是说做成的零部件可以达到减重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当然从环保角度,对于环境来说,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