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近期受邀参观了东风风行柳东工厂,作为风行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地承担了景逸X5,景逸S50,风行S500,菱智等主力产品的生产任务。尤其对于刚上市的全新景逸X5,风行率先喊出了“8年16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政策,这在同级车中尚属首例。这背后,源于柳东工厂的品质管控功不可没。
柳州的市花是紫荆花,猫哥这次到柳州,正赶上紫荆花开花的花期,看见漫城的紫荆花,突然感觉,柳州是不是“工业城市中环境做的最好的?”东风柳汽,宝骏汽车,柳州重工等多家全国著名的机械企业都位于柳州,柳州在西南地区可以算是机械制造业重镇。
回到正题,风行的主力SUV-景逸X5,猫哥的同事之前试驾过,详见:《风行新时代三高之作 试驾东风风行景逸X5》,沟通会上,风行厂家这边也表示的很坦诚:既然都在一个城市,景逸X5要做到比宝骏560更高的标准。而高品质,就是从工厂制造的源头开始。
熟悉整车制造流程的朋友会知道,冲压工艺都是整车制造的第一环,将钢板变为整车的框架结构,也就是“白车身”需要冲压车床的精细操作,这上面的精度控制将直接影响后续所有工艺的继续。
猫哥拍摄了一段小视频,直观的表示冲压机床的工作状态。
备品库的全景照片,据厂家介绍,一周的库存量是这里最低的备品底线了
在冲压车间,猫哥感觉风行在生产自动化程度已经不落于合资大型车企,对构件品质的把控也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但在后期的成品转运上还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动化运输流程,在生产各环境中降低个人的影响,对产品品质是很大的提升。
在传统理解上,车身精焊属于人力密集型行业,倒不是没有自动化的选择,而是纯自动化的成本压力较高。目前国内很多自主品牌的执行方法是:自动拼接+人工增焊,对框架底盘地板进行全自动拼接,并打上全车的焊点,而车门舱盖等散件则由人工对应机器打出的焊点进行标准安装。这样既优化了成本,也保证了生产进度。
一段小视频,以表现自动化机器人对整车框架的焊点操作。
由于工厂产线正在调整,猫哥并未实际进入风行的涂装车间实地参观。从官方资料上看:
涂装车间采用100%机器人自动作业,驻厂人员均为技术管理,降低挥发性物质对人的伤害。采用2k清漆,清漆层厚度超过45微米。外层涂装漆面为水性漆,在工艺环保和人体健康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猫哥参观的总装车间主要负责景逸X5,景逸S50的整体总装,工作要求为70秒完成一辆车的总装,在双班倒的情况下,每日正常产能为800辆左右,生产线上的供料均由自动小车完成,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精度以避免共线组装带来的部件混乱。
在经过四轮定位,灯光测试,尾气测试,最大雨量模拟密封性等标准检测环节后,基本上整车的生产环节就告一段落了,接着就是进行一些模拟路况试车,观察新车各项部件实际上路的情况。猫哥还发现一个小彩蛋,风行对出厂新车的油箱基本会加到一半以上。这对消费者来说很贴心,知道提新车的时候看到油表见底是什么感受吗!
所有新车到消费者手上之前,肯定都是被狠狠“造”过的
猫哥也简单在测试路上对景逸X5进行了试驾体验,简单来说:这是一款好开的车。没有什么脾性,什么都搭配的“刚刚好”,切实满足消费者实用需求。也许这也是风行强调其“品质”的原因,消费者很快会习惯它的平凡,之后就会更关注“品质”。
猫哥总结:
其实猫哥也看过不少车企的工厂,对比起来,东风风行柳东工厂并不是最先进的。但制造一辆车,其复杂度难以想象,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从这次参观中,我看出了一个车企的上进心,风行要从之前的“面包车”印象转型至乘用车并不容易,但景逸X5的“8年16万公里质保”是个不错的开始,对自主品牌而言,有时候品质更胜于产品本身。(图/文 张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