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说吧 > 正文

铁血履带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装甲力量

一猫汽车网 2015-08-26 00:41:57 图片作者:韦波

菲亚特CV-33超轻型坦克

       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在1929年从英国引进4辆Carden Loyd MKIV超轻型坦克,同时引进的还有生产线。在对该车进行少许改良以后,定型为CV-29量产。CV是意大利语“Carro Veloce(快速车辆)”的简写。由于动力和装甲都存在不足,菲亚特对该车全面改进后,于1933年定型为CV-33,后更名为L3/33。CV-33坦克高度不过1.2米,重2.7吨,乘员两人,是名副其实的超轻型坦克。该车搭载32 kW的菲亚特SPA CV3水冷发动机,最大车速42km/h,最大续航力110km,最大装甲厚度12毫米,早期型号的主要武器是一挺6.5毫米M14机枪,1934年后开始生产的改进型换装为双联装8毫米菲亚特M35机枪或者伯莱塔M38机枪。

       就算是用当时的眼光看,这种坦克充其量是轻型装甲车,除了速度还将就,其余一无是处。但是当时的中国军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购买了相当数量的CV-33——这倒不是说中国军队没钱,因为当时性能比CV-33好,价格更便宜的坦克也不鲜见,问题就在“国情“这两个字上面。当时中国境内的公路基础建设十分薄弱,柏油马路都相当罕见,很多桥梁负荷量不到10吨,此乃原因之一;且出于保护坦克寿命、军事保密以及快速调动的需要,所有坦克均用载重汽车运输,而当时的汽车载重量一般只有4吨以下,例如FT-17和T-26坦克开赴缅甸作战的时候,都不得不分解装运,到了战场再耗费时间进行组装,这无疑影响了部署速度,此乃原因之二。所以,只有身轻如燕且身形小巧的CV-33可以满足当时中国军队的装甲兵快速部署需求。

       CV-33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和兰封会战,后又随戴安澜的200师入缅参战,后来还参加了长沙会战。据当时中国军方的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CV-33虽然损失不小,但射杀的日军士兵也在3000人以上。

导航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铁血履带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装甲力量

一猫汽车网 2015-08-26 00:41:57 支持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一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691688  © 2017 www.emao.com 京ICP证150082号 京ICP备14010468号 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86号